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高中数学教育正处在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时期,也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新的舞台,高中数学教师的角色也到了一个重塑的时刻,教师要在自身教学行为的研究上具备一定的“趋前性”,要站在时代的前列,将历史和现代的价值意义重新审视,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行为在教育主体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师生观、教育成才观、教育发展观等方面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高中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在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方法选择、教学环境控制、教学效果反馈、教学情感交流等方面均表现出与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不相适应的偏差现象。本文首先从国内外的研究学者对教师行为偏差的研究成果、研究的方向和所使用的研究手段以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发现国内外学者专家只是对教师群体做了相应的研究,并没有对高中数学教师这一独特的群体进行个例研究,同时,研究的方向也比较狭窄,多集中在教师的教学失误和错误行为方面。所以在本文的研究中我将重点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是对高中数学教师这一独特群体的课堂教学行为偏差做一定的理论研究,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偏差放在教学这样一个整体的、各种因素互相影响的系统中,发掘其深层次的原因,提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另一方面,丰富研究的手段和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课堂教学跟踪、高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等不同的方式使我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经验总结和现象表述的层面上,而是寻求产生行为偏差的理论根源。为了提高研究的系统性,文章将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偏差进行了分类研究,并详细分析了产生行为偏差的原因。指出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实施的各个环节中出现的教学定位不准确、对教学内容的文化价值挖掘不深刻、教学态度不端正、教学方法不正确、课堂教学中的随意行为、课堂教学评价的缺失和教学语言缺乏激励性、课堂管理上的不当行为问题等都属于高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偏差。在归类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文中对高中数学教师行为偏差对学生造成的影响也做了相应的归类分析,分别为:学生创新能力的缺失;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缺失;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的缺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避免出现行为偏差的几个有效的策略。分别是:激活思维,打造生命课堂;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高中数学课堂环境研究;提高师生情感交流的有益尝试;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情感交流是交互的,对教师的情感体验也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同时,积极情感的发挥可以促使教学良性发展。鉴于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性,所以文中对情感交流提出了自己的三个有益尝试:“编题”,编出新的知识学习方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合理运用;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改善学生成绩分化。希望能把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成功做法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