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门以“英雄”与魏晋文化为选题的全面性研究,尚属空白。本论文有两个基本出发点:其一,反思以西方式“英雄”概念为主导的“英雄”文化研究方法,认为深入研究与中国古典“英雄”概念生成关系紧密的魏晋文化,弄清中国古典“英雄”概念与西方式“英雄”概念的同异,对21世纪的文化与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其二,反思魏晋文化研究中关于“英雄”问题的研究,认为研究魏晋“英雄”文化,对魏晋乃至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反思现代“英雄”文化研究,并提出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对西方式“英雄”问题研究方法的反思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概述西方式“英雄”概念,论析由普鲁塔克、维柯、格罗特、摩尔根、马克思、恩格斯、黑格尔、吉尔伯特·默雷与弗洛伊德等西方文化代表对“英雄”概念认知的主要倾向:以“英雄时代”指称早期人类社会特别是早期希腊社会,以具有半神半人特征的“英雄”为如此社会时代的主宰或悲剧代表;并以歌德、卡莱尔与罗曼·罗兰等为例,论述了西方式“英雄”概念特指意义的演变。一是论述西方式“英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对中国现代文化研究的深刻影响。认为主要有两大高潮时期:20世纪30年代迄于40年代中期与20世纪80年代以来。前一期以接受卡莱尔与罗曼·罗兰等的“英雄”概念为主,后一期以照搬西方式半神半人“英雄”概念为主。认为以西方式“英雄”概念框套中国古典“英雄”概念的研究方法,容易造成文化研究的讹误、淆乱。对现代魏晋“英雄”问题研究的反思,主要论述以聚焦于刘邵《人物志·英雄》的“英雄”问题研究、王粲《英雄记》研究与关于曹操与“英雄”关系问题的研究。认为在充分吸收前贤今修成果的基础上,专门以“英雄”与魏晋文化为选题进行全面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进而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变革传统研究视角,重视核心文化概念与时代文化的互动影响关系,既由概念的生成演变来深入考察其对文化的深刻影响;又关注由文化的发展变化所引起的意识观念的深刻变革。关注考察由“英雄”与“圣贤”、“名士”、“游侠”等重要文化概念关系所构成的魏晋文化概念框架系统,深入考察其消长<WP=7>变化的轨迹,以对这些文化概念框架系统的把握,来把握魏晋文化的深层结构;关注、借鉴二十世纪西方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并与严格的传统考释方法相结合;重视多学科的文化整合与客观实证的有机结合;重视中国古典文化传统特别是先秦典籍、现代中西学术背景与魏晋文化研究的关系。第二章论述“英雄”概念生成于汉末三国时代:先由语义溯源与“英雄”概念生成、“英雄”与人物品格褒词生成、“英雄”概念的生成具有历史必然性、“英雄”概念生成于汉末三国时代等四个方面,论述中国古典“英雄”概念的生成;次论汉末王粲《英雄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英雄”传记,讨论王粲所谓“英雄”实为汉末各类人才的代称;复由刘邵从语义发生学角度阐释“英雄”概念、强调“文”“武”兼善是“英雄”概念的核心内涵、揭示“英雄”概念所体现的民族文化心理与审美趣味、系统归纳“英雄”的四种类型与三个层次等四个方面,讨论其《人物志》在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史上首次对“英雄”概念内涵予以全面揭示的重要价值。由上述三个方面认定:中国古典“英雄”概念真正生成于汉末三国时代。“英雄”对魏晋文化的深刻影响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英雄”代替“圣贤”而成为汉末三国时代新的人格形象模式;“英雄”的核心价值追求是实现功业;“英雄”思想观念对魏晋文化创造产生了巨大影响。故第三至五章分别予以论述。第三章分三方面讨论魏晋“英雄”人格形象问题。先由曹操年少时已被视为拨乱反正“英雄”典型、曹操代表了追求功业的崭新“英雄”理想人生观、曹操与“文”“武”兼通的“英雄”才能特征、曹操提出适合“治乱”的反道德主义用人观等,讨论曹操是汉末“英雄”崭新人格形象的典型;论曹操代表汉末三国“英雄”人格的复杂、变异特征,并附论曹操重视家族文化教育与“英雄”价值观念的关系。次论在“英雄”观念大盛,普遍崇尚“英雄”人格形象的汉末三国时代,“圣贤” 人格形象转型于“潜圣”,刘备是“潜圣”人格形象典型。复由“英雄”人格变异具有普遍性与社会舆论多持批判态度,论述魏晋“英雄”人格的变异问题。第四章从四个方面分论魏晋时代“英雄”与功业价值追求的关系问题。一是论析由立德、立功、立言到立功、立言、立德价值观的深刻变化,认为崇尚“英雄”的实质就是崇尚功业价值追求,以明功业追求是“英雄”价值观的灵魂;二是具体论析魏晋功业思想;三是从功业之思与建安文学“雅好慷慨”、功业之思与“述祖”文学、左思发庶族追求功业的不平之鸣、报国之“志”与刘琨等的文学创作以及魏晋文学中<WP=8>的功业反思内容等方面,论述功业价值观与魏晋文学创作的关系;四是论述魏晋功业价值观念对后世文化、文学的深刻影响。第五章从中西文化比较视角探讨“英雄”与魏晋文化创造机制、魏晋哲学、魏晋文学以及与魏晋艺术的关系,认为强调才智至上、反抗、超越陈腐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