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中医药治疗的真实世界研究

来源 :安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tiandegush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真实世界的研究,观察中医药对于手足口病(普通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期间在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感染科住院的患有手足口病的小儿,其中采用中医药治疗的符合入组观察条件的共82例,对其治疗方案进行记录分组:其中A组21例(普通治疗组)的方式为一般对症处理加热毒宁静滴、干扰素喷雾治疗,B组22例的治疗方法为普通治疗组基础上加胆木浸膏糖浆,C组21例方案为普通治疗加小儿化毒散,D组18例方案则加上康复新口服液,分析收集、比较治疗前患儿一般情况(其中包含患儿的年龄、体重、身高、性别等)、治疗前症状的基线分布(包括皮疹的部位分布、热势的高低等)以及治疗后患儿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以及其他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等,最后比较患儿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重症转化情况、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82例患儿当中,男女比例为1.65:1,四组相比,B、C、D三组患儿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以及其他伴随的症状的改善时间均要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对于患儿发热、口腔溃疡所致的疼痛、咳嗽流涕等症状效果更好;C组对于患儿口溃、皮疹、便秘效果好,能够一定程度上保护心肌;D组能够迅速改善患儿口腔疼痛所致流涎、纳差等症状,促进皮疹的消退;治疗过程中四组均没有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在所收集分析的病例当中患儿男性比例较高,不同中药制剂均能够改善手足口病患儿(普通型)的临床症状,加速皮疹的恢复,缩短退热时间,但不同中药制剂所针对的患儿症状各有优势,治疗方案安全性高。
其他文献
目的:本课题通过局部外用白竭散,并与单纯使用凡士林纱条和使用贝复济(外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常规换药做比较,观察白竭散对创面愈合过程中疼痛,Ⅰ型胶原蛋白和Ⅲ型胶原蛋白含量变化,瘢痕形成及瘢痕相关并发症以及肛门功能的影响,探讨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提高创面愈合质量的机制,为白竭散的临床推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安徽省中医院肛肠外科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低位单纯性肛瘘9
目的:针对不能耐受联合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进行研究,观察和评价运用健脾益胃方加减加小剂量替吉奥治疗的疗效以及安全性,为不能耐受联合化疗的晚期胃癌的中西结合治疗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共纳入不能耐受联合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予以替吉奥胶囊25mg,2次/d,早晚餐后半小时口服,服药21d,后停药7天,28d为1个治疗周期;出现并
目的:实验研究以PVN在针刺改善IBS-C大鼠肠道功能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为切入点,选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从肠道动力学层面观察损毁PVN以及电针四单穴对IBS-C模型大鼠肠道动力、内脏敏感性及血清和结肠中CGRP和5-HT表达的影响,并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PVNc-fos基因表达情况,从而探索PVN在针刺改善IBS-C大鼠肠道功能中的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蔡莹改良寒冷-缚冰-饥饱
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治疗是当前乳腺癌关注的热点与难点,有研究报道免疫疗法对许多实体瘤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水凝胶材料(a PD-L1+PLGA-GEM@Gel),可以在伤口局部释放吉西他滨(GEM)和抗程序化死亡配体受体1(a PD-L1)。建立4T1细胞移植的小鼠肿瘤模型并进行肿瘤不完全切除术(TRS),采用流式,TUNEL,Ki67和CD31等免疫组化的方法评估a PD-
目的:观察白头翁汤保留灌肠治疗湿热型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为今后运用白头翁汤治疗放射性直肠炎提供可靠的证据、临床实用价值,提供更为有效且丰富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安徽省中医院肛肠科、肿瘤科门诊及住院部的湿热型放射性直肠炎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白头翁汤组)30例,对照组(蒙脱石散+地塞米松组)30例,每天灌肠1次,10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通过对比治疗后综合
目的观察益气解毒凉血方联合LG09老鹳草方治疗30例VEGFR-TK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VEGFR-TKI)所致Ⅱ~Ⅲ级HFSR(Hand-foot Skin Reaction,HFSR)的治疗疗效、手足疼痛缓解程度、KPS评分、中医症候疗效、HFSR分级缓解至Ⅰ级的时间以及
目的通过对足阳明胃经腧穴的主治病症进行系统的追根溯源的文献整理研究,尝试为规范腧穴的主治表述提供依据,为进一步建立相关的文献方法学奠定基础。方法选取在针灸学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中医古籍九部,现代通用的针灸学教材六部,对有关的足阳明胃经腧穴主治条文进行逐条检索、收集、整理。结果初步完成了足阳明胃经腧穴主治历代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对胃经腧穴的主治病症进行了大体的归类与疏理。结论1.足阳明胃经头部腧穴主要
研究目的:通过温针灸治疗结直肠癌癌因性疲乏患者,探讨温针灸治疗对癌因性疲乏的疗效,以及对外周血象、免疫指标的影响,综合评价温针灸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方法:本研究试验对象选取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科门诊及住院病房收治的68例癌因性疲乏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温针灸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予营养支持等对症处理,在此基础上温针
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概述调平归源理论的渊源、内涵。调平归源法是李学军教授挖掘《黄帝内经》中记载的与脾胃相关的条文,梳理总结脾胃的生理、病理以及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参考张仲景、叶天士、李东垣、汪机等后世医家推崇的脾胃学理论,在全国名老中医马骏的指导下,结合自身近三十年的临床经验,经过不断完善,创造性地提出的用于指导临床诊治各类脾胃病的学术思想。具体而言,是通过调整阴阳、脏腑、寒热、虚实、升降、气
目的:本课题以中药外敷联合针刺作为切入点,通过前瞻性实验观察三阶梯止痛法与加用中药外敷联合针刺治疗轻、中度癌痛患者进行对比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中药外敷联合针刺在轻、中癌痛中的作用及优势,为中医外治法治疗轻度癌痛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轻、中度癌痛患者分别按照1:1的比例,采用完全随机的办法将入组病例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对于轻度癌痛(1≤NRS≤3)患者每日对患者实施中药外敷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