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张承志是中国当代文坛上最具评论意义的作家之一。90年代,《心灵史》打破了文坛的寂静,被誉为“寻找精神价值,向世俗挑战的旗帜”,并与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被学界尊为当代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承志是中国当代文坛上最具评论意义的作家之一。90年代,《心灵史》打破了文坛的寂静,被誉为“寻找精神价值,向世俗挑战的旗帜”,并与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被学界尊为当代小说的两朵奇葩。这部亟待被挖掘的小说,在文学评论界却遭遇到出人预料的冷遇。目前,学界较少有学术论著对张承志的《心灵史》做出细致、系统的分析。笔者力求以严谨、客观的态度对《心灵史》分析论证,挖掘它在新时期文坛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
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探讨张承志的民族意识从自我遮蔽,到逐渐苏醒,从有意识的强调自身的民族意识,到最终认同母族——同族的情感历程。
文章的第二部分:从《心灵史》的主要内容入手,以“以笔为旗”、“清洁的精神”来研究探讨哲合忍耶的精神气质。
文章的第三部分:从《心灵史》出版所遭遇的挫折、文坛对《心灵史》的态度,探讨张承志在《心灵史》创作之后所陷入的创作困境,中国当代文学南北方的差异性现象、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人性缺失等问题。
其他文献
乔治·奥威尔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向加泰罗尼亚致敬》是奥威尔如实记录西班牙内战的自传性作品,是其文学创作生涯的转折之作,对于正确解读
余华无疑是中国当代文坛乃至世界文学大潮中个性鲜明、风格迥异、独具魅力的作家之一,他以与众不同的创作风格,吸引了诸多读者和评论家的关注。但笔者在查阅大量的研究著作和文
上世纪八十年代,先锋文学开始在中国文坛雀跃盛行,余华以其暴力、冷漠、残酷、血腥的创作风格,奠定了他领军人物的坚实地位。然而虚伪形式的限制,经济市场的需求,受众阅读兴
笔者使用的是一款Dell的笔记本电脑,用于办公、出差。起初使用时一切正常,但不到半年,每次开机都会出现“S.M.A.R.T.status BAD,backup and replac epress F1 to resume”的提示。虽
杰洛姆·大卫·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自从1951年问世以来,经久不衰。在这篇小说里,塞林格描绘了一幅现代荒原的图画,揭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类自身的失衡现象。所
编译文论文集或文选是一种引进西方文论的常见方式,与一般西方文论文集或文选相比,著名文论家赵毅衡先生在八十年代编译的《“新批评”文集》中近两万余字的三十篇“编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