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地震勘探手段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在地震勘探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地震勘探技术现在正趋于向多参数,多维度,多分量,高分辨率的方向蓬勃发展。因此,实际勘探中,也随之获得更多的地震数据信息。所以,在现有的网络传输和数据存储及备份的条件下,比较有效的解决方案就是采用适当的压缩算法,快速、高效地对地震数据进行压缩,以有效降低数据的存储量和网络中的数据传输量。本文主要针对于无缆自定位地震仪野外采集的RAW格式的地震数据进行压缩。根据不同的数据段存储的信息不同,采取不同的压缩策略,在保证压缩后有用信息不丢失的前提下,提出一种高效率、高性能的压缩方法。本文结合数据压缩技术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地震数据压缩的研究现状。并对地震数据格式标准进行详细说明,根据地震数据格式特点提出了整体压缩过程,主要包括变换、量化及编码三个阶段。通过对常用的变换方式进行综合分析对比,最后选择了提升小波变换的方法。对于提升小波变换系数中的低频分量,由于包含了大部分地震放射能量,应直接进行无损压缩编码,保证地震数据的重构精度;而小波变换后的高频分量,包含较多的噪声,所以可供压缩的数据量较多,对于这些频带的小波系数先进适当阈值取舍后,再对所有小波系数进行尺度量化,最后进行编码。量化部分主要通过对一些量化方法的分析,建立了合理的量化表。编码部分是实现数据压缩的关键环节,本文对几种常用的无损压缩编码方式进行介绍和分析,并根据数据压缩的性能指标对各算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综合考虑系统复杂度、压缩时间与压缩比这几个要素,得出LZW算法压缩效率较高,且算法原理相对简单。最终得出提升小波变化与LZW编码相结合的方式,保证无损压缩的同时,具有较高的性能。在编码实现过程中,针对传统LZW算法本身存在的不足,对其加以改进,对于传统编码在算法匹配长度上的浪费,采取了动态编码方式,并在字典的建立和更新上也进行了改进。通过仿真实验,分别用改进前后的两种编码方式对不同大小的RAW格式地震数据进行压缩。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可以达到更好的压缩效果。提高了压缩比的同时,还减少了压缩和解压缩时间。并对实际地震数据压缩后重构信号与原始信号进行对比,发现波形特征一致,保持了有用信号的原貌。达到了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