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世纪工业革命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于此同时,“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不可避免地造成了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全球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使环境问题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挑战。环境审计是20世纪60年代末在各国努力寻求社会经济与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对某一组织的环境行为和环境状况进行评价的环境管理工具。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发达国家逐渐将其作为环境管理与监督的重要手段,建立专门的环境审计机构,积极地发展环境审计。经发达国家例证,环境审计是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之一。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基础,环境审计的实务开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如何在可持续发展观的领导下,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完善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理论体系、促进政府环境审计更好地发挥环境管理与监督的功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动机。论文的主体共分为六个部分。导论部分阐述了在环境保护与环境审计的国际发展趋势下,对我国政府环境审计进行研究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第二部分在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受托责任理论为切入点,对政府环境审计产生的动因进行了分析。继而结合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具体情况,对政府环境审计的定义、目标以及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基于国内外政府环境审计发展现状的对比,结合具体的数据资料,总结了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在审计依据和内容、人员专业素质以及审计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第四部分针对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在主客观方面存在的发展障碍,提出了我国政府环境审计机关应该加强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创新环境审计方法、拓宽环境审计的内容;我国政府应当完善环境审计依据并推动环境信息公开等相应的完善措施。第五部分选用广东省水质监测系统环境绩效审计项目作为反映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现状的案例,通过分析,发现审计过程存在的问题,总结审计经验,为我国政府环境审计今后的发展提出方向。第六部分针对本文的研究不足提出今后的研究展望。本文在以往对环境审计广泛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规范研究和案例研究的方法,以政府审计为视角,结合我国环境审计的发展现状,细化了政府环境审计的定义和内容。并以具体的数据和案例资料为支撑,分析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以期为促进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