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育属于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但中学教育中的美育常常处于边缘化位置,模式化教育、强制性教育阻碍了美育的发展。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美育的目的高度契合。而生物学是关于生命的学科,也是最具人文价值的理科课程,在生物教学中以核心素养为抓手渗透美育有利于促进美育的普适性,同时也能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核心素养。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重庆市各区域21所高中的3150名学生和210名生物学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开展了对高中生生物学美育现状的调查研究;采用教育实验法,进行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实践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开展了对美育实践效果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重庆市学生生物学美育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生物学审美能力不足,学生生物学兴趣和操作能力有待加强;学生需要进一步认识了解美育与社会责任感之间的作用。(2)此外重庆市学生在区域、性别以及不同学校层次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美育差异:临近主城区的渝西北渝西南以及渝东区学生美育现状较好,主城区以及远离主城区的渝东南、渝东北美育现状相对较差;女生的美育现状整体较好,男生更需要加强发展生物学审美能力;而原市教委直属高中美育现状相对普通高中和重点高中较差,有待缓解学业压力,改善学生生物学审美现状。2.重庆市教师生物学美育渗透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渗透美育的频率较低,对美育元素丰富的课程利用度不高。(2)存在一定美育意识不足和能力缺乏问题,教师大多缺乏美育基础知识理论。(3)学校重视程度不足、教学课时量有限、现有考试制度与美育观念不相符等问题也阻碍着美育的发展。3.在生物美育渗透教学中可采取以下策略:结合科学史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形象化教学引导学生构建审美心理;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审美能力。4.通过实践研究发现:(1)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美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生物学兴趣,深化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2)提升学生关于系统美、生态美的敏感度,强化鉴赏逻辑思维、核心概念等理论美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表现意识、创美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针对以上研究结果,笔者就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美育提出以下建议:(1)学校层面:调整课时,提供美育讲座和技能培训平台;构建基于生物学美育的多元化评价体系;重视生物学实验和课外活动,增加学生动手实践、创造生物学美的机会。(2)教师层面:阅读美育相关资料,提升美育理论水平;分析核心素养,联系生活挖掘美育资源;反思总结日常教学,教学活动审美化,促进师生关系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创设审美情景,体现学生主体作用。(3)学生层面:掌握科学思想,形成科学审美观;积极鉴赏生物学美,丰富生物学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参与生物学实践活动,培养生物学兴趣,发展学生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