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75758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黑条矮缩病和南方黑条矮缩病是水稻生产中发生较为严重的病毒病。本论文采用田问试验方法,鉴定了安徽省主栽水稻品种对2种病害的抗性,探索了水稻对水稻黑条矮缩病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易感生育期,组建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产量损失模型,并研究了病害的化学防控措施,具体结果如下:1.明确了安徽省44个水稻主栽品种(系)对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的抗性水平供试的44个水稻品种(系)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性总体存在差异,个别品种(系)间差异比较大,籼稻品种(系)的抗病性比粳稻品种的差。其中对水稻黑条矮缩病高抗的品种(系)有:Ⅱ优明86、开优8号和两优688;对南方黑条矮缩病高抗的品种(系)有:红良优166、辐优138、两优827、两优华6、Y两优155、皖稻193、皖稻161、Ⅱ优8006、两优688、隆两优340、国丰一号、2316S×248、丰优一号、Ⅱ优293、两优4826、Ⅱ优3216和皖稻191。2.确定了水稻对黑条矮缩病和南方黑条矮缩病的易感生育期水稻品种丰两优6号和新两优6号易感水稻黑条矮缩病生育期在三叶期至四叶期;易感南方黑条矮缩病生育期在三叶期。3.建立了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产量损失模型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普遍率和严重度间无明显的相关性,不同发病率下的平均严重度问差异不显著(P=0.215,F=1.783),其严重度取其平均值53.6%。病级从0到4级比例分布为364:11:12:8:5。病级与最终损失率间关系式为:y=2.553+49.355x-9.226x2(R2=0.975) [y表示损失率,x为病级(0-4)]。4.筛选出了对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的药剂及防治技术比较研究了浸种与喷雾,长效药与速效药问对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防治效果的影响。吡蚜酮浸种与吡蚜酮喷雾、吡蚜酮喷雾与噻虫嗪喷雾和吡蚜酮喷雾与毒死蜱喷雾组合施药的防治效果最好,分别达到60.78%、68.64%和70.59%。噻虫嗪浸种、吡蚜酮浸种、吡蚜酮喷雾和毒死蜱喷雾单药剂施药防效不好,分别为37.25%、43.13%、49.01%和41.18%。3种组合施药的防效和单药剂施药的防效差异明显。
其他文献
核黄素是人和动植物必需的维生素之一,它的基本生物功能是以单核苷酸(FMN)或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的形式作为辅酶,与黄素蛋白质(flavoproteins)或金属黄素蛋白质(metalloflavoprote
本文在田间系统调查的基础上,对春甘蓝田小菜蛾的种群动态及小菜蛾和主要捕食性天敌的时空生态位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春甘蓝田小菜蛾的种群动态采用模糊聚类分析和时间
学位
本研究主要以危害严重的山楂叶螨为研究对象,通过提取、萃取、柱层析等手段,对植物材料河朔荛花的有效成分进行了分离,获得了活性流份WCME-7 和WCME-11,并对其杀螨活性、作用方式及作用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如下: 1. 对山楂叶螨雌成螨而言,WCME 的LC50 值最高,为2.1855mg 提取物/ml;其石油醚萃取物活性是WCME 的2.83 倍;经柱层析,流份WCME-7和WCME
在本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选用M71/E51引物对粗山羊草(DD)、四倍体小麦(AABB)及其两者杂交合成的双二倍体小麦(AABBDD)12个材料进行AFLP分析,获得大小为519bp的DD染色体组多态性DNA片段。对DD染色体组多态性片段进行回收、克隆和测序,使用Primer Premier 5.0设计合成一对各21碱基的特异性引物。引物Sc-1:5′—TTAAGGACTTGTCAGCGAA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