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作家视野中的徽州文化转型——以吴组缃、张恨水、苏雪林为中心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j3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立足于小徽州,面向大徽州,内容广博深邃,具有儒教化、宗族性、兼容性、扩张性的突出特点。吴组缃、张恨水、苏雪林这三位来自徽州地区的现代作家,故乡作为他们人生的重要驿站,是构成其人格结构中最深沉的文化力量。同时,他们又处于文化变迁的过渡时代,受到新思潮的洗礼。在无法摆脱的时代漩涡中,他们背负着新旧兼容的文化重担,并心灵感应似的投射在创作中,成为文化转型时代的典型代表。   本论文选取了吴组缃、张恨水、苏雪林这三位现代作家。拟从文化与文学这一交叉性学科的角度,立足于三位作家的视野,通过社会历史背景的追溯和具体文本的分析以及作家本身作为徽州文化一份子的典型,勾画出历史大转折时期的背景下徽州文化的转型轨迹,加深人们对这一地域文化特质的理解。论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吴组缃侧重立足于徽州本土,在充满浓郁的皖南风情画卷中,展示风云变幻时代背景下的乡村动态和凝固板结的文化重负;第二章张恨水的创作更多地关注历史进程中徽州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在那些以徽州人、徽州事、徽州物为中心的作品中,借助乡村和都市的视角往返移动,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碰撞、调整更变。第三章苏雪林则把视域扩展到海外领域,通过自我镜像的知识女性的人生经历和发展轨迹,在中西对照的国际化视野内,探求徽州传统文化、五四新文化、基督教文化的碰撞融合,以及苏雪林徽骆驼般的学术精神,承续了其故乡的历史文化渊源,并有新的诠释和发展。
其他文献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是近代汉语训诂学领域的一部重要专著,无论在训释对象还是在训解方法上,都超越了传统训诂学的框架。它训释的对象是不被古人甚至今人重视的口语词,训释的
大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已经向我们证明,儿童文学不仅是“写给儿童”的,还是“写儿童”的,它伴随着儿童的“发现”而诞生,并因此而成为表现儿童、认识儿童的一个直观的窗口,在这一
“过”既可以充当谓语动词,也可以充当趋向补语和体标记。“过”意义的演变从实到虚,虚化过程可概括为从谓语动词到趋向补语再到体标记。“过”充当趋向补语处于这条虚化过程
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知识分子题材创作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具有同构关系,而宗璞的知识分子题材创作可以称得上一部浓缩的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命运史。作为中国当代文坛少有的
三国故事经过数百年的变化和发展,其中的人物形象也在不断地发生演变,最具有代表性地应属周瑜,故本文拟从三个时期梳理周瑜形象的演变,从而探析其形象发生演变的原因。  
王念孙是传统小学之大家,其训诂学巨著《广雅疏证》影响深远。自《广雅疏证》问世,研究之作就不断出现,总得看来,已经涵盖了文献学和语言学的各个方面,本文从文字学的角度对《广雅
语气词的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留学生习得语气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是否可以准确地表达意义和情感,是否可以顺利地完成言语交际活动。而在现阶段的对外汉语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