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表演教育教授的是演员在电影镜头前,通过“人演人”的方式塑造角色形象的技能,是一种区别于一般教育的特殊的人才培养方式。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表演教学一贯强调“口传心授”式的教学法和“精英教育”的办学理念。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表演教育已为中国电影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电影演员。然而注重实践的同时,电影表演教育却往往疏于学理规范的提升与总结。与此同时,逐渐普及化的电影表演教育与变化的时代需求之间也逐渐出现了裂隙。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影技术的发展,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表演艺术教学与创作的内、外部环境也不断发生着改变。电影表演的教学方法必须不断适应这重重变化并适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因而,对当代中国电影表演教育现状的研究,迫切需要以历史性、当代性、综合性及比较学的视域进行重新全面的审视。本论文是笔者近年来结合电影表演教学的工作实践,对于中国当代电影表演教育现状的研究和思考。全文共分为五章。绪论部分论述了本文的选题依据、研究对象、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第一章全面分析了电影表演教育的学科定位与专业特性。第二章则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处,全面回顾了中国电影表演教育六十余年的实践经验与表演教育体系的形成;梳理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的创办历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在我国电影表演教育界的引入、传承、发扬和创新;对我国电影表演教育理论体系在结合民族艺术教育传统和吸收欧美教学模式与教学法,并不断开拓表演教育的电影手段等方面的努力进行了历史性的分析。以此来找到中国电影表演教育改革与创新的立足点。第三章扩展到对北京电影学院以外其他开展表演教学、为电影创作培养人才的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以中央戏剧学院、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学院等院校为案例,分析了戏剧院校、综合类院校与电影学院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的异同;并指出了我国高等影视表演艺术教育的发展症结与相应的对策。第四章指出了当今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电影表演教育生态发生的巨变;指出了电影产业格局的升级、电影演员生存环境的蜕变、扩招背景下的“艺考热”与“就业难”等诸多存在的现实问题对电影表演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第五章在前文的基础上,对未来中国电影表演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提出了大电影表演教育观;并分别从电影科技、市场需求、电影评论建设、以及毕业生的职业规划等方面全面阐释了未来我国电影表演教育的发展方向、办学思路;提出了“类型演员培养模式”、“以评论促进创作及欣赏水平的提升”、“演员培养的职业化模式”等开创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