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8年召开的全国建筑历史学术讨论会是建国以来中国建筑史学界首次全国性大规模学术会议,其召开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达到高峰的特殊历史时期,呈现出学术和国家权力明显交织的倾向。本文通过对此次会议参加者及提交论文所涉及的内容与隐含问题的分析,揭示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特殊环境下,意识形态与制度建设对建筑学领域的冲击,对历史研究与建筑实践关系的重新界定,对中国建筑历史研究与写作的对象、问题、方法带来的影响。 本文主要分三部分论述:第一章,以此次讨论会的会议组织方式以及所确定的“建筑三史”编写方式为出发点,探讨在新的学术体制建立过程中,会议组织机制、建筑史学研究人员组织管理机制等问题,进而揭示这一时期学术制度特征及其对建筑历史学科建设的影响。第二章,用话语分析方法,整体解读本次学术讨论会文件文本。通过对汪之力、梁思成、刘敦桢等会议代表发言内容及相关文献解读,分析1958年在“阶级斗争”的政治语境中,建筑史观的转变过程。进而探讨在“厚今薄占、占为今用”官方史学价值取向下,建筑历史研究呈现出的整体特征。第三章,以提交讨论会的古建筑和民居调查报告为基础,分析五十年代建筑史学研究的二元价值取向,一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的建筑史研究取向,二是营造学社影响下的以文献考据和实物考证为核心的古建筑治学理路遗风尚存。 意识形态、制度与建筑史间的相互关系,一直是建筑历史研究领域关注的话题。本文通过以上探讨,最终指出1958年全国建筑历史学术讨论会集中体现出这一时期建筑史研究的如下特点:会议制度与单位制度成为国家权力介入建筑史研究,引导建筑史研究方向的制度保障;一方面,以阶级斗争为主潮的国家意识形态在这一时期极大的改变了建筑史研究内容及价值取向;但另一方面,1950年代后期的建筑史研究仍呈现出“求真”与“实用”并存的二元价值取向,由此也显示出建筑史学家的个人意志与国家主导意识形态之间的紧张状态。正因如此,1958年全国建筑历史学术讨论会在中国建筑史学的变迁中占据了关键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