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革兰阴性非致病菌成团泛菌脂多糖(Pantoea agglomeranslipopolysaccharide,LPSp)作为佐剂对狂犬病毒抗原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1、分组:将纯系(Balb/c)小鼠随机分为6大组(24只/大组),(1)LPSp实验组(含狂犬病毒蛋白+LPSp);(2)狂犬病毒蛋白对照组;(3)铝佐剂疫苗对照组(含铝佐剂的狂犬病疫苗);(4)联合佐剂组(含铝佐剂+LPSp+狂犬病毒蛋白);(5)LPSp佐剂对照组;(6)空白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每大组又分三小组(8只/小组),即单次免疫组、二次免疫组、四次免疫组;2、免疫方法:单次免疫组在0天免疫一次,二次免疫组在0天、14天各免疫1次,四次免疫组在0天、7天、14天、21天各免疫1次,均经背部皮下免疫。3、血清检测:单次免疫组、二次免疫组、四次免疫组均在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30天、第45天、第60天各通过小鼠眼内眦静脉采血,分离血清置入-80℃保存待测。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狂犬病毒IgG、IgM的滴度,分别比较各组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滴度的差异,并观察各组抗狂犬病毒抗体滴度的动态变化。结果:一、各实验组诱导小鼠产生抗狂犬病毒IgG抗体滴度测定结果(一)、LPSp实验组一次免疫、二次免疫、四次免疫分别在第21天、第21天、第30天诱导产生的IgG抗体滴度均显著高于铝佐剂疫苗对照组和狂犬病毒蛋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P<0.05)。LPSp实验组一次免疫、二次免疫诱导产生的IgG抗体滴度分别在14天和21天达高峰;LPSp实验组四次免疫在第60天仍呈上升趋势,而铝佐剂疫苗对照组四次免疫后在45天IgG抗体滴度达高峰,以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抗体滴度均逐渐下降。(二)、联合佐剂组与铝佐剂疫苗对照组一次免疫后的IgG抗体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佐剂组与铝佐剂疫苗对照组二次免疫、四次免疫后的IgG抗体滴度比较,仅在第14天这个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免疫次数对诱导小鼠产生抗狂犬病毒IgG抗体的影响结果:(一)、比较LPSp实验组、铝佐剂疫苗组、狂犬病毒蛋白对照组同一时间不同免疫次数之间抗狂犬病毒IgG抗体滴度,结果显示,各大组内免疫四次的小鼠产生IgG抗体滴度均显著高于免疫二次(P<0.05),免疫二次也显著高于免疫一次(P<0.05)。(二)、LPSp实验组的两次免疫在30天以前产生的抗狂犬病毒IgG抗体滴度较铝佐剂疫苗对照组的四次免疫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次免疫后LPSp实验组诱导小鼠产生抗狂犬病毒IgG的滴度在各个时间段均显著高于五次免疫的铝佐剂疫苗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免疫后第60天仍呈上升趋势,而五次免疫的铝佐剂疫苗对照组在第45天IgG的滴度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三、小鼠血清抗狂犬病毒IgM抗体的检测结果LPSp实验组和联合佐剂疫苗组在每一次免疫后第七天IgM抗体滴度分别显著高于未加LPSp佐剂的狂犬病毒蛋白对照组与铝佐剂疫苗组对照组。虽然第七天后IgM抗体滴度下降,但再次免疫时又出现以上情况。结论:1.LPSp佐剂有显著增强小鼠抗狂犬病毒免疫效果的作用:LPSp作为狂犬病毒抗原的佐剂可显著提高小鼠对狂犬病毒蛋白诱导产生抗狂犬病毒IgG抗体浓度,且可延长抗体的维持时间;2.LPSp佐剂增强小鼠对狂犬病毒蛋白诱导产生抗狂犬病毒免疫效果优于铝佐剂:LPSp佐剂促进小鼠产生抗狂犬病毒IgM、IgG抗体浓度均显著高于铝佐剂,维持时间也显著长于铝佐剂,LPSp佐剂狂犬病毒疫苗免疫二次的效果与铝佐剂狂犬病毒疫苗免疫四次相当,LPSp佐剂狂犬病毒疫苗免疫四次的效果显著强于铝佐剂狂犬病毒疫苗免疫五次的效果。3.LPSp佐剂与铝佐剂无协同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