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分别采用点刺四缝穴法、捏脊法、点刺四缝穴结合捏脊法来治疗小儿疳证,通过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指标,对照比较不同方法组间疗效的差异,为本病寻求更佳中医外治方案提供循证依据,以便更好地推广应用中医传统诊疗技术。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疳证小儿96例,采取简单随机方法,应用SPSS软件包制作随机数字表,按照1:1:1原则随机分为点刺四缝穴组、捏脊组、四缝穴组加捏脊组(简称二者结合组)。点刺四缝穴组:每10天治疗一次,共连续治疗3次,治疗1个月为一疗程;捏脊治疗组:捏脊每日1次,连续治疗6天,休息1天,治疗1个月为一疗程;二者结合组:点刺四缝穴每10天治疗一次,共连续治疗3次,同时配合捏脊每日1次,连续治疗6天,休息1天,治疗1个月为一疗程。三组患儿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采用症候积分量表评分,结合中医症状疗效标准评定疗效。结果1.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包括三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症状总积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情况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各组患儿症状总积分组间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各组患儿症状总积分治疗前后经配对t检验,各组症状总积分治疗后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提示三组均有显著疗效;三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点刺四缝穴组与捏脊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结合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较单纯点刺四缝穴组、捏脊组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三组疳证患儿组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症状积分比较,三组治疗方案对患儿体重、身高的改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治疗方案对于食欲、精神、睡眠、多汗、感染、大便失调、腹胀、头发光泽度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经统计学分析,愈显率方面,点刺四缝穴组愈显率为51.61%、捏脊组为48.39%、二者结合组77.42%;经统计学分析,点刺四缝穴组、捏脊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结合组与点刺四缝穴组、捏脊组两两比较则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4.509,P<0.05;χ2=5.599,P<0.05),说明二者结合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点刺四缝穴组及捏脊组。结论1.点刺四缝穴、捏脊及二者结合三种治疗方案均能明显改善疳证小儿的临床症状,且价廉方便易行,又无毒副作用,家属及患儿容易接受,有广阔临床应用前景。2.点刺四缝穴结合捏脊法治疗小儿疳证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采用点刺四缝穴法和捏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