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减少培育犊牛的喂乳量,降低饲养成本和又不影响犊牛的正常生长发育,于2004年5月~2005年5月于广西农垦金光乳业有限公司奶牛场选择18头出生日期、初生体重相近的澳洲荷斯坦犊牛,随机分为试验A组、试验B组和对照C组,每组六头犊牛。1~7d三组犊牛喂以初乳,7d后,A组饲喂以去皮豆粕为蛋白源的代乳料,B组饲喂以全脂大豆为蛋白源的代乳料,C组饲喂以牛乳。从体重体尺、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血液生化参数、内脏器官的发育、瘤胃VFA和NH3—N的变化、健康状况、经济效益七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如下: 1 体重体尺:大豆蛋白对早期犊牛的体重体尺造成了一定影响。试验全期各组犊牛的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差异均不显著(P>0.05)。到365d,A、B组犊牛的体重均已超过C组,A、B、C三组犊牛的胸围分别为157.00、155.33、154.67cm,管围、体高、体斜长基本一致。 2 小肠绒毛形状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大豆蛋白引起36d前犊牛小肠发生过敏反应,A、B组犊牛的小肠绒毛萎缩变短变形,导致犊牛对日粮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降低。36d A、B组犊牛的小肠绒毛高度分别为C组的46.31%和56.66%,相应地,A、B犊牛的CP表观消化率(53.75%、54.95%)显著低于C组(89.07%)(P<0.05),N沉积率(52.67%、54.16%)也显著低于C组(88.22%)(P<0.05),96d时A组、B组的小肠绒毛高度分别为C组的107.17%和94.91%,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大豆蛋白对小肠绒毛的不良刺激已基本消失。 3 血液生化参数:大豆蛋白36d前对犊牛的肝脏可能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A、B组犊牛的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均高于C组,B组犊牛的ALP(173U/L)显著高于C组(63U/L)(P<0.05)。 4 复胃的发育:0~96d,A、B、C各组犊牛对青粗饲料的采食量分别为811.16kg、743.27kg、688.04kg,相应地,96dA组和B组犊牛的瘤胃+网胃容积大于C组(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