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大革命后,政权更迭频繁,国内政治势力派系林立。在长期政教合一的法国社会,教会一直主持着教育事务,帮助旧制度及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在复杂的政治博弈中,学校教育的掌控权成为反教权主义者与教权主义者拉锯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反映了法国教育世俗化的曲折进程。在教会势力受到重创后,1850年法国议会通过的《法卢法案》重新给予教会办学权,成为双方斗争的一个转折点。通过考察法案的具体内容及形成过程,可窥探其对法国近代教育与社会的影响。《法卢法案》分为四个部分,共85条,依照法案规定,从中央至地方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监管体系,学校分为公立学校与自由学校两大类,大大放宽了私人团体办学限制与教师任教资格标准,同时对教师待遇及政府援助等方面都做出相关规定。由于《法卢法案》的颁施,教会重获办学权,但却仍在政府的监管之下,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也必须符合国家的要求,双方由敌对开始走向合作。在新的教育管理体制及其格局下,教会学校在教育的普及、尤其是免费义务教育和女子教育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法国的世俗化是在政府与教会势力公开较量的过程中逐步推进的。对于教育领域的争夺实际上是双方政治斗争的重要体现,因为双方都希望通过教育体系来向民众灌输自身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从而获取民众的支持以巩固其势力。《法卢法案》标志着天主教会重返教育领域,但这无法逆转法国世俗化的历史趋势。更重要的是政府、教会和社会各界围绕该法案展开激烈争论,反映了政府、教会以及各政治利益集团在权力争夺战中不断寻求新平衡的态势,最终有助于国家权力的加强和巩固。在此前后,法国社会阶级发生转变,先前的贵族逐渐转变为资产阶级,法国封建社会的阶级结构逐渐改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在法国世俗化的进程中,教会虽然竭力阻止,但它的内部结构却不可避免地发生转化和调整,以适应和融入现代社会。因此,可以说《法卢法案》反映了法国社会在世俗化、现代化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