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停止侵害责任的限制——以比例原则为视角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ua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停止侵害责任是民法领域内重要的民事侵权责任中的一种,其在传统民事权利保护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早些时候,基于知识产权的“类物权化”,在认定知识产权确实遭受了不法侵害后,法院一般都会选择支持权利人提出的,由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责任的诉讼请求。然而,与传统民事权利不同的是,知识产权的权利客体所具有的无形性和社会性,使得侵权成立即要求立即停止侵害,有违于知识产权制度创设的初衷。也正是基于此,国内外知识产权司法审判实践中出现了“侵权但不停止”的司法判例。“侵权但不停止”知识产权司法判例的出现也更有助于学者们重新思考:知识产权的权利性质是什么?知识产权与传统民事权利相比有何差异以及这种差异会给知识产权制度设置带来何种影响?在知识产权领域内当然地适用停止侵害责任是否正当、合理?若需要限制停止侵害责任,又应当以何种标准来评判?本文通过对知识产权制度创设的初衷、知识产权客体的特殊属性以及我国知识产权领域内停止侵害责任的相关立法规定进行分析,同时,又根据我国所提出的“比例协调”的知识产权基本司法政策,对比例原则的发展历程及其项下三个子原则的内涵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我国知识产权司法审判中停止侵害责任适用现状,为用比例原则理论来限制知识产权停止侵害责任适用提出建言。本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提出问题:限制知识产权停止侵害责任的现实困境。从我国知识产权侵权司法审判实践看,以侵权后判令承担停止侵害责任为原则,以不判令承担停止侵害责任为例外。对判定侵权但无需承担停止侵害责任的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判定标准在具备多样性的同时,也存在着模糊化的问题。第二部分是限制知识产权停止侵害责任适用的必要性。知识产权客体所具备的“无形性”和“公共性”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停止侵害责任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内的适用应当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由于知识产权制度所具有的工具主义诉求,以及禁止权利滥用的法理学基础,决定了限制知识产权停止侵害责任具有一定的正当性。限制知识产权侵权停止侵害责任,在法律和司法解释中也呈现出不断完善的发展态势。第三部分是限制知识产权停止侵害责任的原则——比例原则。比例原则理论历经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最终形成了包含有妥当性原则、必要性原则以及均衡性原则的理论。比例原则理论的精髓在于平衡,平衡各主体间的利益,即不能为了保护一个较小的利益而牺牲一个较大的利益。从比例原则的理论来看,我国将“比例协调”作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基本政策之一,具有理论基础,以此限制停止侵害责任,具有合理性。第四部分是用比例原则限制知识产权停止侵害责任的建言。从我国尝试适用比例原则来限制知识产权停止侵害责任的判例看,审理思路和具体操作两方面都还有提升的空间。基于比例原则理论中三个子原则本身所具备的较强的阶层性,建议采取“三步走”的方法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内适用比例原则理论;即先判断适用停止侵害责任的救济手段是否符合妥当性原则,再判断其是否符合必要性原则,最后判断其是否符合均衡性原则。
其他文献
音乐,在人类文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互联网时代,数字音乐平台成为了当下音乐传播的主要途径。然而,数字音乐平台之间竞争非常激烈,随着产业发展音乐平台不断集中,甚至有一家独大的趋势。据报道,2017年腾讯公司版权曲库占到了中国总曲库的90%。几大互联网公司对数字音乐平台的控制以及通过专有许可瓜分音乐曲库的行为,引发了是否应当对涉及音乐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专有许可进行适当限制的激烈争论。鉴此,本文以数
学位
历年来,违约精神损害赔偿问题一直为学界所争论。目前,我国《民法典》第996条对此做了回应,该条对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持肯定态度。本文对立法现状和司法现状进行分析后,发现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在司法适用中仍然有值得研究的问题。首先,在适用范围上,《民法典》第996条规定了责任竞合下的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但在一些特殊类型的合同中,存在违约行为造成精神利益损失但未损害人格权的情形,应该如何解决这类争议中的赔偿
学位
法律术语的准确翻译奠定了法律翻译的基础,是其灵魂所在。而查尔斯·费尔默提出的框架语义学为法律术语汉译的准确性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框架语义学有助于人们理解和描写词语的意义。鉴于此,本文运用框架语义学理论对法律术语汉译的翻译策略进行研究,并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基于框架语义学,翻译过程是什么?(2)对于不同的法律术语可采用哪些翻译策略?为了找出答案,本文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根据分析,本文发现:1)
学位
民事强制执行的目的是实现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无论执行机关采取的是何种执行措施,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债务人的财产权利、人身自由或者是信用名誉等产生不利影响;而当被执行人是政府机关等公法人时,囿于公法人管有财产的特殊性及其承载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重要性,执行机关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面临着两难的选择:一方面,如果对公法人不做特殊对待而适用一般性的执行规定,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公法人社会公共管
学位
专利的本质是技术贡献与权利保护的交换,有技术贡献才有权利保护,有多大的技术贡献就有多大的权利保护。“贡献与保护相一致”的理念贯穿了专利制度的始终,突出表现在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的关系上,即,权利要求书划定保护范围,说明书公开技术贡献。在理想状态下,专利文件所表达的权利范围与公开范围应保持一致。但是由于专利文件撰写水平的限制、专利审查员对文字理解的偏差以及技术的不断变化更新,专利文件很难呈现出理想中的
学位
证据是认定案件事实的基础,证据说理是裁判文书说理的逻辑起点。在不认罪案件中,控辩双方往往存在着激烈的事实与证据分歧,故而法官有必要就事实与证据问题展开详尽的说理,以公开法官的心证形成过程,回应控辩双方的质疑。然而在实践中,受我国诉讼传统、诉讼制度和司法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认罪案件判决书的证据说理存在着繁简不当、重点不明、格式僵化等问题。这既损害了法官的职业形象,也减损了法院的司法公信力。因此,推进
学位
关于人,这个千古不变的话题,一直深受着哲学界的关注。人何以为人,人何以需要人的解放,人何以实现作为人的解放,是困扰从古至今成千上万哲学人魂牵梦绕的话题。可以说,自这个世界有了人以后,就有了关于人的思考,就有关于人的解放的种种艰辛探索。青年马克思1与他前面的历代哲学家一样,始终将人作为自己哲学思想的主题,追求人类解放是他为自己选择的终生事业,这样的选择在中学时期便已决定。青年马克思是如何走上人类解放
学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四)》(以下简称《公司法解释四》)正式确立了公司决议不成立之诉。在此之前,《公司法》第22条仅以决议内容和程序瑕疵为标准规定了决议无效和可撤销制度,其相当于在默认决议成立的基础上处理决议的瑕疵问题,但决议不成立也会导致决议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因而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故2017年3月15日通过的《民法总则》在民事法律行为
学位
近年来,合同僵局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因违约方履约困境所形成的合同僵局是司法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难题。由于缺乏统一完备的法律规范作为指引,法院对于合同僵局案件的处理参差不齐,而学术研究多着眼于理论层面,尚不能真正化解合同僵局这一实践难题。本文在分析已有司法案例与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违约方合同终止请求权”这一制度概念,并对其构成要件进行详细论述,同时结合司法实践中几类典型的合同僵局案例对违约方合同终止
学位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够有效保障脱贫攻坚成效可持续,防止已脱贫人口再度返贫,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发展、人民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以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已成为一项紧迫任务。在我国脱贫攻坚实践中,产业扶贫占用了扶贫资金的大部分,而且也是带动脱贫人数最多的扶贫方式,因此,产业可持续性发展对于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至关重要。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的提出,无疑赋予了产业扶贫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