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沪新疆少数民族的城市适应问题及其社会支持路径选择——普陀区若干个案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0056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的少数民族呈大散居的格局,学术界对这种格局中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研究极为有限,专门的针对来沪的新疆少数民族的研究更是空白。目前,来沪的新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随着这个群体在沪规模的不断扩大,他们的城市适应问题也逐渐凸显,需要引起重视。 本文以普陀区个案研究为例,选取了兼顾男女性别、老中青不同年龄段,更主要的是大致反映了来沪新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不同群体,如个体商贩、小业主、大学生、白领、公职人员等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方法,考察其城市适应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对这些城市适应问题进行因素分析,分析认为社会支持的缺失是来沪新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城市适应有极大困难的根本原因,这种缺失既包括以初级群体为主体的非正式社会支持的缺失,也包括以社会和政府为主体的正式社会支持的缺失,其中,后者是最主要的原因。最后,针对来沪新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问题,本文提出建立一套专门针对这个群体的社会支持体系,包括法律和政策上的支持、社区支持、城市民族工作支持、族群关系网络支持以及社会工作的介入等。最后本文总结认为,在沪新疆少数民族有着各种不同的生存和发展困难,代表他们有城市适应上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正体现了群体中不同成员城市适应的程度,因而,为这个群体建立的社会支持体系也应有相对应的模式。 学术界对城市适应的研究已有很多,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如北京牛街、马甸回族社区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研究,这些研究对城市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民族工作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与少数民族聚居区相比,散居地区的民族工作要想得到全社会的认同和支持,难度更大,任务更重,它不仅需要人们解决认识上的问题,而且还要解决如何创新理念、找准切入点等大量的具体问题。因此,笔者希望,本文对来沪新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适应问题的关注,以及对这个群体社会支持路径的探讨能够为上海城市民族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小康是全民共享的小康,要用共享的理念引领公共服务大发展。要不断缩短公共服务的差距,全面提高公共服务的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从而让广大人民群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