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小康是全民共享的小康,要用共享的理念引领公共服务大发展。要不断缩短公共服务的差距,全面提高公共服务的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从而让广大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更多的幸福感,齐心协力,共同步入全面小康社会。本研究对努力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无可比拟的实践意义。 鉴此,本研究试图从奥利沃的期望差异模型以及海德的归因理论出发,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收集数据,利用Excel以及SPSS统计软件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公众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运用描述性分析、典型相关以及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并在其基础上对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研究发现,目前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仍然有待提升;当公众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期望预期高于实际感知,则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低;当公众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期望预期低于实际感知,则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质量越高,公众对其的满意度就越高;公众的受教育程度和个人年收入越高,可能导致其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期望值越高,从而其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满意度就越低。 面向未来,需要继续完善以民生为导向的服务型政府公共服务绩效评估机制;需要加强公共服务电子化建设从而切实打造回应型政府;需要优先改善满意度过低的公共服务项目;需要加强对基本公共服务的相关信息宣传力度;需要鼓励公众积极有序参与公共服务领域的民主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