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火成岩的岩石成因及地球动力学背景一直存在争议。福建迪口地区位于政和-大埔断裂带和南平宁化构造带的交界处,区内大量断裂分布,沿断裂出露大量侵位于建瓯混杂岩中的中酸性火成岩岩体。本文针对迪口地区闪长玢岩脉岩、石英闪长岩岩体、正长花岗岩岩体、花岗斑岩岩体及花岗岩岩体进行了岩相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系统的研究,并且结合前人资料,探讨了中国东南部岩浆活动成因及构造背景演化规律。通过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火成岩的岩石成因及地球动力学背景一直存在争议。福建迪口地区位于政和-大埔断裂带和南平宁化构造带的交界处,区内大量断裂分布,沿断裂出露大量侵位于建瓯混杂岩中的中酸性火成岩岩体。本文针对迪口地区闪长玢岩脉岩、石英闪长岩岩体、正长花岗岩岩体、花岗斑岩岩体及花岗岩岩体进行了岩相学、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系统的研究,并且结合前人资料,探讨了中国东南部岩浆活动成因及构造背景演化规律。通过锆石U-Pb定年,迪口地区中酸性侵入岩石主要形成于早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早期,其中迪口镇闪长玢岩及朱坑石英闪长岩等中性侵入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178±2 Ma,158±2 Ma。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形成于壳幔相互作用形成的混合源区,迪口闪长玢岩来源相对较亏损,而石英闪长岩相对富集。迪口镇正长花岗岩形成于146±2 Ma,地化学特征表明其起源于变质火成岩及变质沉积岩共同部分熔融形成。构造判别图解表明迪口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以及正长花岗岩形成于岛弧或同碰撞挤压环境中,与太平洋板块的持续俯冲挤压相关。前坑村花岗斑岩和罗村花岗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其年龄分别为141±2 Ma,132±2 Ma。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都起源于壳幔相互作用形成的混合源区。由于两者εHf(t)范围都比较广,说明不同时期地壳组分及壳幔作用的差异性。构造判别图解表明前坑村花岗斑岩及罗村花岗岩形成于伸展环境中,可能是由太平洋板块挤压高峰期后的岩石圈伸展引起的。综合上述中酸性侵入岩研究结果,结合前人的资料,本文认为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火山活动可以分为四个旋回:早侏罗世(195~175 Ma)、中-晚侏罗世(173~146 Ma)、早白垩世早期(145~115 Ma)及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113~82 Ma),分别对应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的4个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迪口地区晚中生代的岩浆活动的构造演化过程: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侵入岩形成于太平洋板块俯冲挤压环境;而早白垩世侵入岩形成于岩石圈伸展环境。
其他文献
传统的水性聚氨酯(WPU)由于在聚合物链中引入亲水基团(例如羧基或铵盐),因此耐水性较差。常用的提高水性聚氨酯耐水性能的方法主要有提高交联度,与丙烯酸树脂共聚,引入疏水基团等。但这些方法仍未完全解决水性聚氨酯成膜后存在亲水基团这一问题,因此开发具有优异的耐水性与力学性能的水性聚氨酯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聚氨酯分子结构高度的可设计性,将可发生亲/疏水性转变的功能性扩链剂(含叔胺基)引入到水性聚
甲醇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内燃机替代燃料,然而目前涉及柴油/甲醇二元燃料间复杂的化学耦合作用的研究有限,致使进一步的燃烧分析受到阻碍。本文以正庚烷作为柴油的参考燃料,基于CHEMKIN软件构建双燃料燃烧反应模型,研究了正庚烷/甲醇二元燃料的着火和层流火焰速度特性。借助动力学分析工具,从化学反应动力学层面探索不同燃料氧化过程中化学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采用定容绝热模型模拟计算不同甲醇替代率(0~80
Polo样激酶家族(polo-like kinases,Plks)是一类高度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哺乳动物中共有五种亚型,Plk1-5。在这五种亚型中,Plk1在调节有丝分裂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在人类多达80%的恶性肿瘤中过表达,已经成为开发抗癌药物的重要靶点。目前,已有几种Plk1小分子抑制剂进入临床研究,如BI 2536、volasertib和onvansertib等。这些P
螺杆压缩机运行过程中必须对排出的润滑油进行冷却,保持较低的压缩机回油温度,提高制冷系统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与其他油冷却方式相比,分相式热虹吸油冷却系统因其可靠、灵活且无需驱动泵等特性适用于螺杆制冷机组上。本文搭建了分相式热虹吸油冷却系统的实验台,测得其在五个工况下的换热量、制冷剂的质量流量以及润滑油出口温度。建立了不同换热和压降公式组合的分相式热虹吸油冷却系统的理论模型,进行迭代求解,并与实验值对
胶结壳有孔虫广泛分布于显生宙各个时代的海洋中,在古海洋和现代海洋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构成胶结壳有孔虫壳壁的矿物主要来源于沉积物,同时壳壁对矿物具有良好保存能力,因此,壳壁矿物学和地球化学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沉积条件。目前关于胶结壳有孔虫壳壁矿物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有孔虫对矿物粒径和种类的选择性,而这种选择性会因沉积条件和有孔虫种类的不同而出现差异。由于研究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目前尚未建立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人类科技水平的提高,产品与人们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近,直至遍布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与生活融为一体。不可避免的产生产品与人之间的伦理问题。新的技术带来全新的设计伦理问题,智能化、信息化皆如此。随着设计实践的展开,这些设计伦理问题摆在设计师面前,是必须正视并思考的问题。探究设计伦理是什么,其自身是如何发展的,又如何将设计伦理的思考用于实践之中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本课题以马克思主义伦
硫内酯衍生物已经成为开发多功能修饰的高分子前药合适的潜在平台。硫内酯环可以通过与伯胺的反应释放出可用于进一步反应的硫代官能团如巯基,再通过点击反应加成到缺电子的碳-碳双键上。相关科研成果表明了硫内酯衍生物体系在设计新的聚合物结构方面的巨大潜力。因此,我们以水合肼、牛磺酸、乙醇胺为混合胺解剂胺解硫内酯生成巯基与丙烯酰基发生迈克尔加成反应,一步法制备不同的硫内酯-丙烯酰骨架,再将阿霉素通过酰腙键连接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第61条明确规定"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是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之一。因此,很多幼儿园在保教业务管理工作中都非常重视研究工作。以幼儿园为主体的教研与科研工作通常合并称为幼儿园教科研工作,它们都是问题导向的保教实践研究,都是幼儿园通过研究来提升师资水平、提高保教质量的重要途
近年来,岩浆同化混染地壳硫被认为是岩浆铜镍矿床成矿的关键,但目前对于同化混染过程的系统性研究还较薄弱,尤其对岩浆是同化混染与其接触的直接围岩还是在深部围岩还没有清楚的认识,以及地壳硫的加入方式也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文对中亚造山带南缘北天山地区黄山东大型铜镍矿床开展了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硫同位素、矿物微区分析来深化对同化混染作用的认识,进而探究成矿过程。黄山东岩体中含有伟晶状斜长石捕虏晶的镁铁
煤化工生产废水中含有大量有毒难降解有机物,其有效处理是工业废水处理领域的难点问题。本文调查了某煤化工企业废水处理的运行情况并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分别提出了针对煤制气废水和丁辛醇生产废水处理的强化策略并探究其可行性及强化降解机制,为煤化工废水分质资源化处理提供了新思路。本文调研了某煤化工企业的废水来源及处理方法,并分析了污水处理工艺参数及其工艺运行情况。结果表明,煤制气废水中含有大量氨氮,甲醇碳源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