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国际资本流动格局呈现自由化发展趋势。与此相联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接连不断地爆发了几次金融危机,如1992年的英国货币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1999年的巴西金融危机,2001年的阿根廷金融危机,2002年的巴西金融危机、乌拉圭金融危机等,这些金融危机的发生多与大规模和高流速的国际资本流动有很大关系。这充分说明国际资本流动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它还有可能因国际短期资本过多流入,国内结构性问题不断恶化等,导致国内经济的衰退。2002年以来,中国的国际资本流动由1997-2001年的净流出转为强劲的净流入。相当规模的国际资本流入我国境内,在我国的经济金融运行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并成为我国“资金体外循环”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最为值得关注的是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入。本文主要从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角度,结合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和中国的实际,对2002年以来流入中国的国际短期资本的现状、影响因素、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潜在的风险和冲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进行管理的政策建议。文章在对2002年以来流入中国的国际短期资本的现状进行分析时,采用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2005)的测算方法,以外汇储备变动减去直接利用外资的净值和对外贸易差额的值,得出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净值,并根据相关数据对1999年至2005年上半年的国际短期资本流动进行了测算。此外,本文还提出可以从外汇储备、国际收支的净误差与遗漏值、短期外债的增额、外汇占款等几个不同角度对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态势进行大致匡算,从而得出自2002年以来有大量的的国际短期资本流入中国的结论。接着对近年来进入中国的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