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7年新分离鼠疫菌表型与基因型研究

来源 :大理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qzzp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云南省新发鼠疫疫情所分离鼠疫菌的表型及基因型特征、并对其进行溯源分析,藉此查明新发鼠疫疫情的性质及来源,为制定针对该疫源地科学地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表型测定:进行阿拉伯糖、密二糖、鼠李糖、麦芽糖及甘油的发酵实验,脱氮实验,VW毒力因子检测,色素沉着因子检测及营养需求来测定鹤庆鼠疫菌的表型特征。2.基因型测定:通过差异区段(Different region,DFR)分型、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s)分型与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MLVA)分型(12+14策略)方法来判定新分离鼠疫菌的基因型别,同时以云南既往代表菌株信息为参照,利用BN6.6软件进行溯源分析。[结果]1.丽江菌株、剑川菌株与鹤庆菌株生化特性,均发酵阿拉伯糖、麦芽糖、甘油且脱氮阳性,生物型属于古典变种型;其他表型均为VW~+菌株、色素沉着因子阳性,营养需求类型为苯丙氨酸依赖、谷氨酸不依赖型。2.2017年云南省新分离15株鼠疫菌DFR型别一致均为DFR 01、02、13、23四个位点上缺失,其余位点不缺失,与丽江菌株有相同的DFR型别,为Genomovar05型。3.2017年云南省新分离15株鼠疫菌CRISPR分型中,YPa排序为“a1-a2-a3-a4-a5-a6-a7”,YPb为“b1-b2-b3-b4”,YPc为“c1-c2-c3”,与丽江菌株有着相同的型别为基因簇Ca7。4.鹤庆菌株位于丽江野鼠鼠疫簇内,为同一种MLVA基因型,与HQ1只在位点M22有差异,与位于整个丽江野鼠鼠疫簇的核心位置的丽江菌株2006-7号同源。[结论]鹤庆菌株、玉龙菌株与剑川菌株属于同一种生物型,均为古典变种型鼠疫耶尔森菌,毒力因子与营养需求等表型均一致。2017年云南省新分离15株鼠疫菌鼠疫菌株在CRISPRs分型与DFR分型上与丽江野鼠疫源地菌株一致,而MLVA(14+12)溯源分析表明,鹤庆菌株来源于丽江菌株的进一步分化,是丽江疫源地进一步向南扩散的结果,鉴于此种类型鼠疫菌的高致病性,应加强对该疫源地持续监测,并做好鼠间疫情的处置,降低其传播到人的风险。
其他文献
2005年8月20日,七匹狼为了参加"首届中国越野车锦标赛"而组建的车队正式成立,将代表七匹狼演绎精彩的赛程.此次七匹狼越野车队是由一群充满野性、有个性、有激情、自信、事业
目的:探讨二代测序技术在神经性布鲁氏菌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住的疑似神经性布鲁氏菌病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最终10例诊断为神经性布鲁氏菌病,15例最后诊断非神经性布鲁氏菌病,均对其进行脑脊液试管凝集试验(SAT)、脑脊液培养及脑脊液二代测序检测,并计算三种检测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结果:敏感度比较:脑脊液
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可能会对土壤生态环境产生危害。本研究通过测定除草剂氨磺乐灵(Oryzalin)在葡萄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水平来评估其对葡萄和土壤环境的生态风险。再利用组织学、生态毒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从个体水平、组织水平和分子水平研究氨磺乐灵对土壤动物蚯蚓(Eisenia foetida)的生态毒理效应,筛选出对氨磺乐灵胁迫敏感的生物标志物。在氨磺乐灵的残留研究中,建立了液质联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所处的热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热环境不仅可以令人感到身心舒适,对人体身体健康有益,也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人体对环境的热舒适感觉是由热环境的参数(空气温度、湿度、风速、平均辐射温度等)与人体侧的参数(代谢率、服装热阻)对人体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对人体热舒适综合的效果可以用热舒适评价指标来评价。标准有效温度SET*是由Gagge在上个世纪70年代提出的热舒适评价指标,
增材制造技术作为一种颠覆性的制造技术,可以比较容易地制备出几何构型高度复杂的结构,为设计人员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结构设计空间,只是传统的结构设计方法不能充分发掘增材制造的应用潜力。而拓扑优化方法是一种高效和先进的结构设计方法,拥有极高的设计自由度,设计人员基于拓扑优化方法可以从无到有地设计出性能优异、构型新颖但传统制造工艺往往难以加工制造的复杂结构。因此很自然地需要将增材制造技术和拓扑优化方法结合起来
在滨水附近的区域进行生活一直是人们的理想。水可以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方便,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浑河作为沈阳市的母亲河,现如今已经成为了沈阳的内河,为市民提供了优美的景观环境。休憩空间是当代城市滨水空间中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目前由于当地城市的经济、文化、环境等等多种复杂的现状,休憩空间的发展也收到了一定的影响和约束。通过对当今滨水区域现状的考察发现,在设计中对于休憩空间人性化的考虑存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