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其气候特殊、地形复杂、植被相对内地较单一,特殊的环境必定孕育着较为特殊的土壤真菌类群,因而对本地区进行土壤淡色丝孢菌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西藏喜马拉雅山地区到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土壤淡色丝孢菌进行属、种调查,从该地区采集土样96份,采用稀释平板法和土壤平板法获得分离物674个,经鉴定分属淡色丝孢菌14个属。包括枝顶孢属Acremonium、白僵菌属Beauveria、金色孢属Chrysosporium、粘帚霉Gliocladium、曲霉属Aspergillus、木霉属Trichoderma、葡萄穗霉属Stachybotrys、青霉属Penicillium、拟青霉属Paecilomyces、玛利亚霉Mariannaea、轮枝孢属Verticillium、绿僵菌属Metarhizium、刺座霉属Volutella和镰孢属Fusarium。对除镰孢属外的13个属的17个种和3个未定名种进行了较详细的形态、分布、生境描述,并对相似的属种作了对比讨论。所有研究过的真菌标本(干制,玻片,活菌种)均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2.在形态分类的基础上,对枝顶孢属Acremonium中的2个菌株,白僵菌属Beauveria中的1个菌株,金色孢属Chrysosporium中的1个菌株,粘帚霉Gliocladium中14个菌株,木霉属Trichoderma中的1个菌株,葡萄穗霉属Stachybotrys中的1个菌株,青霉属Penicillium中的2个菌株,拟青霉属Paecilomyces中的4个菌株,玛利亚霉属Mariannaea中的3个菌株,绿僵菌属Metarhizium中的1个菌株和刺座霉属Volutella中的3个菌株共计11个属的33个菌株进行了5.8S rDNA–ITS区的序列分析,对粘帚霉属、拟霉属及其相似属青霉属和玛利亚霉属、其它6属的供试菌株分别构建了它们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5.8S rDNA–ITS区的序列能有效区分大多数隶属不同属、种的土壤淡色丝孢菌,与传统形态分类结果基本一致。而粘帚霉属不同菌株,形态特征及培养性状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5.8S rDNA–ITS区却高度保守,很难将其准确的区分到种。3.对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的土壤淡色丝孢菌利用种群优势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生态位宽度、群落相似性等指标进行了群落多样性及物种生态位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淡色丝孢菌的数量和类群分布在该地区不同生态类型土壤中差异明显。农田生境中土壤淡色丝孢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均匀度较高;防护林带生境中土壤淡色丝孢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低,均匀度也最低。对不同生态类型土壤中淡色丝孢菌的相似性分析发现,农田和防护林带生境的相似性系数最大,说明这两种生境具有较多的共同物种;湿地和城市花园生境的相似性系数最小。物种生态位结果分析表明,在上述五种生境中,拟青霉属Paecilomyces、刺座霉属Volutella、曲霉属Aspergillus和青霉属Penicillium具有较宽的生态位宽度,属于广适性物种;而白僵菌属Beauveria和绿僵菌属Metarhizium生态位很窄,只存在于某个生境中,属于狭适性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