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技术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的利用电子产品代码(Electric Product Code,简称EPC)、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等其它基于物-物通信模式(M2M)的短距无线自组织网络,通过各种接入网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智能网络。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是RFID,它利用RFID技术对底层终端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通过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RFID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它是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在阅读器和电子标签之间进行非接触的双向数据通信,以达到信息识别的目的。当RFID系统运行时,会有很多的标签处于阅读器的作用范围之内,当这些标签在同一时刻向阅读器传输信息时,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相互干扰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碰撞。防碰撞算法就是要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方法使得阅读器对各个标签都能够准确识别。因此,深入研究RFID防碰撞算法,有助于更进一步提升RFID系统的识别效率。本论文主要从确定性和随机性两个方面对被动式标签防碰撞类算法进行研究,其主要贡献在于:1.通过分析射频识别技术中的通信原理,指出射频识别系统中的反碰撞问题仍属于多路信道访问的范畴,根据标签的特殊性,指出在RFID系统中的通信方式为时分多路技术。2.提出了一种新的带有碰撞预检测的动态分组帧时隙Aloha防碰撞算法,只有当该算法检测到时隙内无标签信息碰撞发生的前提下通知标签,标签就在各自的时隙内发送数据给阅读器。3.本文结合快速查询树算法和自适应多叉树防碰撞算法的优点,提出了根据检测最高碰撞位连续个数来动态自适应的确定搜索树分叉数的一种算法。4.本文对提出的两种算法做了深入的分析和介绍,并对其进行的数据仿真。结果显示,新算法在系统吞吐率及传输效率上有明显的提高,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本论文围绕RFID系统的标签防碰撞算法展开研究,在对RFID技术做了阐述后,深入分析随机性防碰撞算法和确定性防碰撞算法,并给出了相应的理论分析和结果证明。同时,本论文也对RFID防碰撞算法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与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因此,本文对该算法现有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为相关的进一步研究给予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