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孢子虫是一类广泛存在的、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的、无线粒体的单细胞真核动物。微孢子虫能够感染、寄生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是经济昆虫、鱼类、兔类、皮毛动物、啮齿类及灵长类动物的致命病原。自从1857年Nageli在家蚕中发现家蚕微粒子(Nosema bombycis)后,人们在最近二十年的研究中又不断发现并分离到其他病原性微孢子虫。微孢子虫对于感染爱滋病病毒或者先天免疫机能不健全的病人来说,则是一个典型的机会性病原,它能加剧病人痛苦,加速病人死亡。因此对微孢子虫的深入研究对于卫生防疫、环境生态诸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养蚕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在农业上一直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而由家蚕微孢子虫(Nosema.bombycis,Nb)引起的家蚕微粒子病则是养蚕业的毁灭性病害。由于家蚕微粒子能经卵传染危害家蚕子代而被列为蚕种生产的唯一检疫对象,因此这一领域一直是蚕病学的研究重点和热点。本研究以龙眼卷叶蛾微孢子虫为实验材料,以家蚕和鱼类为感染对象,对龙眼卷叶蛾微孢子虫的生物学和分类地位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龙眼卷叶蛾微孢子虫对家蚕和鱼类的感染性试验。结果如下: 1.龙眼卷叶蛾微孢虫呈卵圆形,孢子有淡兰色折光,孢子聚集现象比较明显,即可以明显的观察到多数孢子以八孢子形态出现,同时也可以看到少数孢子以二孢子形态出现。孢子大小比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略小。测得龙眼卷叶蛾微孢虫的长径为2.5-3.5μm,短径为1.4-1.8μm。龙眼卷叶蛾微孢虫的生活史表明:其孢子主要以二分裂的方式增殖,孢子极丝单列,极丝7-12圈,其中单核7圈,双核12圈,生活周期为6-10天。 2.由于龙眼卷叶蛾微孢子虫孢子在孢子生殖时显示两种孢子形成过程:即母孢子二分裂形成二孢子和母孢子多分裂形成八孢子,既有二孢子形态又有八孢子形态,故根据1992年Sprague的微孢子虫生物学分类系统,通过对龙眼卷叶蛾微孢子虫的分类检索,将龙眼卷叶蛾微孢子虫归属于变形孢虫属(Vairimorpha),种名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故龙眼卷叶蛾微孢子虫暂分类记录为:Vairimorpha.sp. 二、龙眼卷叶蛾微孢子虫对家蚕的感染性试验 1.龙眼卷叶蛾微孢子虫在龙眼卷叶蛾体内感染寄生的组织主要是肌肉。其接种家蚕后感染寄生的组织增加,如家蚕的中肠上皮组织、丝腺、肌肉、马氏管等器官和组织都有寄生现象发生;严重时其丝腺变成乳白色。有轻微的胚种传染,致病力比N.b略低,感染中量(IC50)为:1.2×104。西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理口里里里里里里里只里里里巴里里 2.龙眼卷叶蛾微袍子虫在接种感染寄生家蚕后,其发育形态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龙眼卷叶蛾微抱子虫在龙眼卷叶蛾体内主要以八抱子形态出现,接种家蚕后,龙眼卷叶蛾微抱子虫的二抱子数量增加,八抱子数量减少;二是接种家蚕后,龙眼卷叶蛾微抱子虫比其在龙眼卷叶蛾体内时个体稍微大一些。三、龙眼卷叶蛾微泡子虫对鱼类的感染性试验 1.添食龙眼卷叶蛾微抱子虫四十天后,全部鱼体解剖。观测到部分鱼体性腺有乳白现象发生,同时发现部分鱼体鳃部变乳白;肠道有肿胀现象发生;肝胰脏也有糜烂现象发生.通过病变组织涂片镜检,发现其病变组织有疑似抱子的存在,既可以观察到疑似成熟抱子也可以观察到疑似未成熟抱子;但疑似成熟抱子数量较少,疑似未成熟抱子数量较多。 2.通过荧光免疫检测,发现其病变组织中存在一定数量的抱子,这样的免疫检测结果说明龙眼卷叶峨微抱子虫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寄生感染鱼类。从而使我们认识到生活环境中的微抱子虫循环途径以及寄生范围是相当复杂的,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为了减轻甚至消除微泡子虫对蚕业生产的危害,尤其像龙眼卷叶蛾等野外昆虫体内微泡子虫与家蚕微抱子虫的交叉感染,我们很有必要彻底弄清楚龙眼卷叶蛾微抱子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分类地位。 3.如果龙眼卷叶蛾微抱子虫能够感染鱼类,则微抱子虫表面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中是否存在特异性识别位点的问题还有待于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