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循证医学的Meta分析方法去评价针灸联合药物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探讨针刺治疗在今后癌症纾缓治疗的优势,以及在临床上推广运用的需要。方法:1.数据库选择: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以及Pubmed数据库、Ovi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至2020年12月。2.检索词:“针刺联合药物”、“癌因性疲乏”、“免疫”“随机对照实验”、(“Acupuncture combined drugs”,“cancer related fatigue”,“CRF”,“Immunity”,“Randomized control trial”“RCT”)为关键词或主题词,近义词扩展。3.纳入标准:①.研究类型:国内外公开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Trial,RCT)。②.研究对象:患者的性别、年龄、病例来源不限,明确诊断为癌症,不论癌症性质或期数。并符合癌因性疲乏的诊断标准。③.干预措施:试验组为对照组加用针灸治疗,针灸以针刺、艾灸(雷火灸、麦粒灸、隔姜灸等)等为主,其选穴、实施手法、留针时间及疗程不限。④.结局指标:1.)癌因性疲乏的疲乏评估,以简易疲劳量表(BFI)、KPS 评分(Karnofsky 评分、KPS)、Piper 疲乏量表(Piper 量表、RPFS 修订版量表)、癌症疲乏量表(CFS)、多维疲乏量表(MFI);2.)癌症生活质量评估:以癌症治疗功能评价(FACT及子表)、恶病质功能评估量表(FAACT)、欧洲癌症生活质量调查问卷(EORTCQLQ-C30,QLQ-C3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分为焦虑及抑郁亚表)、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3.)中医以中医证候积分评估;4.)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等。4.排除标准:①.非随机对照试验,包括实验设计、综述、病例分析。②.非针刺联合药物对比药物治疗干预癌因性疲乏及不同针灸手法或不同选穴组方的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比较。③.重复发表的文献或同一研究相同结局事件的早期报导。④.结局指标不可用的文献:包括观察准则不统一、结果非数据资料、自拟评价方案的临床试验。5.资料提取:研究编号、作者信息、文献题目、、发表时间、出版杂志、一般信息(包括性别分布、平均年龄、癌症种类)、样本量、设计方法、干预/暴露因素、考察指标、实验数据提取:分组数据、试验数、样本数、实验数据。6.风险评估与质量评价:①.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②.Jadad量表。7.统计学分析:利用Cochrane协作网的Review Manager5.4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局变量为二分类资料时计算相对危险度(RR),为连续变量则计算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并报告统计结果的95%置信区间(CI)。使用森林图(Forest Plot)显示Meta分析的结果。分析过程:a.分析模型选择,b.异质性检验(齐性检验),c.合并统计量,d.敏感性分析,e.偏倚估计。成果:所纳入的50篇文章中,8篇文献表明针灸联合药物治疗癌因性疲乏的疗效较常规药物组有优势(MD=-2.56,95%Cl[-3.57,-1.55](P<0.00001,有统计学意义));其中针刺联合药物(Z=6.17(P<0.00001));灸法联合药物Z=5.85(P<0.00001)均可提高有效率。9篇文献证明针灸联合药物治疗可以改善中医证候积分(Z=8.51(P<0.00001))。在疲乏量表方面,14篇文献证实针灸联合药物可改善KPS疲乏评分(Z=8.69(P<0.00001),其中针刺加药物((P<0.0001))、灸法加药物(P<0.00001)均可。14个项目表明针灸可改善BFI量表((Z=5.46(P<0.00001));有20个项目证实针灸可改善Piper量表(Z=6.36(P<0.00001));其中针刺联合药物不显著(Z=3.36(P=0.0008)),灸法联合药物Z=4.31(P<0.0001)显著;同样的针灸对CFS、MFI量表的改变不明显(Z=3.76(P=0.0002);针灸可提高KPS有效性(Z=4.43,P<0.00001))。针刺联合药物对焦虑改善并不显著,((P=0.01,无意义),灸法可以有效改善焦虑情况(P<0.0001,有意义);针灸联合药物对抑郁评分的影响不大(Z=3.05(P=0.002,无意义),但在化疗患者中,针灸联合药物可显著改善抑郁状况(MD=-1.96,95%CI[-4.74,0.82],P<0.0001,有意义);针灸联合药物对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改变不大(Z=1.74(P=0.08));针灸联合药物对癌症功能评价的改善显著(Z=7.50(P<0.00001)),其中针刺联合药物表现更佳(Z=7.19(P<0.00001)),艾灸联合药物则不显著(Z=1.98(P=0.05));化疗对针灸的疗效影响较大(MD=5.22,95%CI[-1.05,11.49](P=0.10,无意义))。在免疫细胞方面,5组研究表明针灸联合药物白细胞变化并不显著(Z=0.41(P=0.68)),10组研究表明,针灸联合药物对CD3+T细胞值变化也不显著,(Z=2.45(P=0.01)),对CD4+T细胞值改善明显(Z=4.42(P<0.00001)),其中,针刺+药物改善不明显(Z=1.87(P=0.06),灸法+药物改善较为显著(Z=4.03(P<0.0001);针灸联合药物对CD8+T细胞值的改善则不大(Z=0.36(P=0.72)),针灸联合药物对NK值的改变也不大(Z=3.16(P=0.002)))。结论:1.针灸联合药物相比常规药物治疗,在改善患者主观疲乏感觉上更有优势,其中灸法的表现更佳。2.针刺联合药物对焦虑、抑郁评分的影响不大,灸法联合药物相比对照组更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同样的,针灸联合药物相比药物对改善患者睡眠状况的优势没有明显统计学证据证实。3.针灸联合药物在改善白细胞值上无明显证据支持。针刺联合药物组在改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上相比单用药物无明显证据证实;灸法与药物的配合相比单用药物能明显改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表明艾灸更能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