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我国工业迅猛发展,地下水污染问题愈发严重,且地下水污染具有污染种类复杂、持久性强和难以治理等特点,因此,亟待研发有效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六价铬(Cr(Ⅵ))和三氯乙烯(TCE)是地下水代表性污染物,二者都是地下水中最常被检测到且毒性较强的污染物。纳米零价铁(n ZVI)原位修复是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地下水治理技术,n ZVI具有的粒径小、吸附性强以及反应活性高等优点使其对Cr(Ⅵ)和TCE具有较
【基金项目】
:
国家杰出青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黑土污染与生物修复,项目编号为416250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工业迅猛发展,地下水污染问题愈发严重,且地下水污染具有污染种类复杂、持久性强和难以治理等特点,因此,亟待研发有效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六价铬(Cr(Ⅵ))和三氯乙烯(TCE)是地下水代表性污染物,二者都是地下水中最常被检测到且毒性较强的污染物。纳米零价铁(n ZVI)原位修复是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地下水治理技术,n ZVI具有的粒径小、吸附性强以及反应活性高等优点使其对Cr(Ⅵ)和TCE具有较好的去除能力。然而,n ZVI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易团聚、易氧化等缺陷,严重影响了其应用性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制备了羧甲基纤维素钠和草酸钠双重改性的n ZVI基材料(CMC-OA-n ZVI),并将所制备的CMCOA-n ZVI用于去除模拟地下水中的Cr(Ⅵ)和TCE,通过批量试验对CMC-OA-n ZVI去除地下水中Cr(Ⅵ)和TCE的效能、影响因素以及相关机理进行了探究,具体结果如下:(1)对CMC-OA-n ZVI制备参数的影响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在CMC-OA-n ZVI合成过程中Fe、CMC以及OA投加比例会对其应用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当Fe:OA:CMC的投加摩尔比为1:0.35:1时,CMC-OA-n ZVI对Cr(Ⅵ)和TCE具有最佳的去除效果。相关表征结果表明:CMC以包覆层的形式成功包裹在n ZVI的表面,阻碍了n ZVI粒子之间形成团聚体;经过CMC和OA的改性,CMC-OA-n ZVI的饱和磁化强度小于n ZVI,说明此改性过程可以有效降低n ZVI的团聚性;另外,OA和CMC的引入提升了n ZVI表面官能团数量,可以促进污染物的吸附去除过程;此外,联合改性过程对n ZVI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阻碍了表面钝化层的形成。(2)通过序批式静态吸附实验对CMC-OA-n ZVI吸附Cr(Ⅵ)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低的p H值条件下CMC-OA-n ZVI对Cr(Ⅵ)的去处效果较好;最优的CMC-OA-n ZVI投加量为0.5 g/L,此时Cr(Ⅵ)的去除率达到68.5%;另外,反应在较短的时间内(120 min)即可达到平衡,最大吸附容量达到346.61 mg/g。常见的共存离子以及HA对吸附过程影响较小,说明此吸附过程较为稳定;此外,Avrami动力学模型以及Langmuir和Sips等温吸附模型可以更好的拟合吸附过程,说明CMC-OA-n ZVI对Cr(Ⅵ)的吸附为含有多重动力学过程的单层吸附。通过热力学计算与分析表明,CMC-OA-n ZVI对Cr(Ⅵ)的吸附吸热为吸热反应,且可自发进行。(3)通过序批式静态吸附实验对CMC-OA-n ZVI吸附TCE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初始p H为6、材料投加量为0.5 g/L时CMC-OA-n ZVI对TCE的去除效果最优;反应在360 min左右达到平衡,最大吸附容量达26.18 mg/g。共存离子或HA对吸附量的影响较低,说明此吸附过程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此外,Avrami动力学模型以及Freundlich和Redlich-Peterson等温吸附模型更好的拟合了吸附过程,说明CMC-OA-n ZVI对TCE的吸附为含有多重动力学过程的多层的吸附过程。热力学结果分析表明:CMC-OA-n ZVI对TCE的吸附为自发的吸热反应过程。(4)对CMC-OA-n ZVI去除Cr(Ⅵ)和TCE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静电吸引、还原以及共沉淀作用为Cr(Ⅵ)去除的关键作用;此外,CMC-OA-n ZVI通过物理吸附和还原脱氯作用实现了对TCE的高效去除。
其他文献
松嫩平原的苏打盐碱土结构性差、养分含量及其有效性低,钠盐含量较高碱性大,这些不良的理化性质会使土壤的供肥和保肥能力下降,不能为作物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最终导致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施用有机肥是改良盐碱土的有效措施,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的含量并促进土壤中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形成。而土壤团聚体作为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和肥力的保持有着重要作用,大团
中国东北黑土区是世界四大黑土区域之一,先天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是中国的粮仓和生态屏障。保护性耕作的实施有助于东北黑土结构和团聚体稳定性的提升,进而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质量。然而,关于长期保护性耕作措施下东北黑土固碳机制的研究还很有限。鉴于此,我们在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海伦农业生态试验站开展了长期(15年)的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免耕、少耕和传统耕作)对黑土原状土体的
东北黑土区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是我国商品粮的主要生产基地。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播种面积大,经济收益高。但是玉米连作常导致耕作方式单一、秸秆处理不当、化肥过量施用等问题,进而使耕层结构变差、犁底层加厚上移、土壤养分有效性下降、土壤酸化,影响玉米稳产高产。浅耕(旋耕)会使耕层变浅,容重增大,犁底层变厚,阻碍作物根系下扎及其对水肥的吸收,而持续深翻虽能增加土壤通透性,打破犁底层,但会破坏土壤结构
钙是作物所必需的中量营养元素之一,是组成细胞壁的成分,缺钙时,植物细胞壁不能形成,影响细胞的分裂、根系的生长和根毛的形成、抑制植物生长、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同时可能会诱发植物病变等。农业生产中,常规补钙方式主要依靠化肥源钙肥补充植物所需钙。费菜(Sedum aizoon L.),属景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耐寒耐旱耐阴和抗病虫害等特点,可以广泛种植;费菜又被称为高钙菜,是一种含钙量较高的药食两用植
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塑料制造中应用最广泛的增塑剂之一,也是研究最为广泛的具有内分泌干扰性的环境污染物。塑料的大量使用导致了全球PAEs污染的发生。目前,微生物降解是去除污染环境中PAEs的有效方法。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与其它PAEs相比在农业土壤污染区的残留浓度最高。由于DEHP水溶性差,结构较复杂,在自然条件下难以降解,并且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性,因此急
近年来,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引起极大关注,以铅污染尤为突出。豆科植物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原位提取修复方法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上极具潜力。但白三叶根际调控机制及根系微生物互作模式尚不明晰。此外,根际微环境中铅的生物学过程及与土壤质量改良的内在联系也尚未明确。因此深入探究白三叶的铅耐受机理及根际调控机制,对于揭示植物积累重金属的关键机制和推动植物修复在重金属污染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水库周围的生态环境质量不但和北调水的质量有关,而且关系到中国北方地区受水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近年来,人们为了追求农产品产量,在农田中长期、大面积单一种植,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导致农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库区农业源污染风险不断增加。针对这些问题,库区开展了农田生态化改造等措施来改善农田生态环境质量,但是缺乏相应的评估,影响了技术的推广应用,而生态
随着社会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由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量苯并[a]芘(BaP),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到土壤中,使土壤有机污染日益严重。BaP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难降解等特点,能够在环境介质中蓄积并长距离迁移,进而通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器官组织,对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因此探索土壤BaP的有效处置方法迫在眉睫。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在有机污染物降解方面展现巨大的优势,因此本研究采用高铁酸钾
新生代以来,全球气候总体变冷,期间伴随多次气候的冷暖交替和大陆构造运动的频发,如火山喷发和青藏高原的隆升等,这些事件的产生与新生代全球气候总体变冷的关联在科学界引发了多种推测和争论。而在中新世时期,青藏高原拉开了第一幕的整体剧烈抬升,与此同时,亚洲季风形成和演化;在随后的上新世-更新世,其抬升构造尤为活跃,而亚洲季风,尤其西南季风以总体增强为主要特征。而在晚上新世-更新世时期,全球气候进入冰期与间
喹禾灵和精喹禾灵是东北地区大豆等作物常用的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研究证实其对多种生物具有不良影响。由于它们的对映体比例的不同(喹禾灵为外消旋体,精喹禾灵为R-对映体含量>90%),在土壤中的降解转化动态及毒性效应也不相同。因此开展手性除草剂喹禾灵和精喹禾灵对大豆-黑土系统的毒性效应研究,对明确喹禾灵和精喹禾灵的环境行为和毒性作用,评估喹禾灵和精喹禾灵的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建立了手性除草剂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