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构主义虽然作为教育理论在教育界被倡导用于指导教学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但是其主张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教学中的引导者,认为学生在学习任何知识之前都会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对学习内容进行自己的理解并建构知识,并且认为这一过程在教师设计的贴近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教学情境中会更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理论,并没有落后于时代的潮流,反而仍然适用于而今的教育改革要求。我国由于长期受行为主义以及本国现实因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我国的教育仍然是以教师讲述、学生听讲的模式进行,导致学生的素质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尝试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与历史教学在高中阶段的结合,来表明建构主义能够帮助实际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从而有利于现今的教育改革要求。本文主要是从四个方面入手:第一,将传统教学模式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进行比较,认为传统教学模式,过分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地位,错误的把学生当成是只会默默接受外来知识的被动者,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认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中心,并且主张利用教学情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以此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第二,介绍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完成教学设计的步骤,这也是本文的重点之一,不过这些步骤也只是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第三,将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与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结合,设计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课的教学设计,以此来表明建构主义模式与高中历史教学结合的优越性;第四,最后说明建构主义并不是万能的,在具体的教学中不可能一用就准,教师在利用建构主义与实际教学结合时,应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设施等多加思考,这样才能更好的利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来指导实际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