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瓜实蝇是一种重要的入侵害虫,广泛分布于热带和部分亚热带国家和地区,在我国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南方省区,其寄主多、危害性大。为了解不同地理种群瓜实蝇的遗传变异、分化格局、入侵和扩散情况及雌雄成虫对气味的趋向机制,本研究采集了中国6个主要分布省份和19个地区共120个瓜实蝇样本,利用CO Ⅰ基因中的部分序列进行测定和多态性微卫星位点作为分子标记进行分析,种群的遗传学关系和建立系统进化树,同时,参考项目组已有瓜实蝇转录组库,采用PCR和荧光定量PCR等技术,对瓜实蝇嗅觉及内参基因进行筛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在获得的640 bp的CO Ⅰ序列中,序列中ATCG所占的比例:A % = 29.38 %;C % = 18.91 %; G % = 13.60 %; T % = 38.11 %; A+T > G+C。可变位点 16 个:其中简约性信息位点7个,单变异位点9个。Fst值为0.10788, Nm值为2.07,遗传距离为0-0.0018。中性检验Tajima’sD =-2.29747,为极显著性负值(P< 0.01)。说明瓜实蝇总体遗传分化还处于初级阶段,19个地区间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又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种群间Fst值为0.10788,表明分化程度为中等水平。120个瓜实蝇COⅠ序列共鉴定出单倍型h 15个,占所有个体数的100%,包括7个共享单倍型,8个独有单倍型。其中云南省、广西省地区拥有独享单倍型较多。表明这些地区已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微卫星分子标记通过POPGENE3.2和Arlequin3.52分析结果表明:19个瓜实蝇种群多态位点百分率平均为96.49 %, Shannon氏多样性指数Ⅰ平均值为0.8799,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Fst=0.1309。利用Arlequin3.52软件包中的AMOVA分析显示,FST在各基因位点上差异不显著。瓜实蝇86.91 %的微卫星遗传变异分布于地理种群内部,13.09 %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之间。MEGA的UMPGA聚类分析可知:瓜实蝇经由云南入侵向东向南定殖扩散。19个地理种群的观测杂合度Ho在0.3358和0.6667之间,其中江西南昌种群最低,云南勐腊种群和广西柳州种群最高。期望杂合度HE在0.3736和0.6287之间,其中云南怒江种群最低,海南海口种群最高。各个种群的观测杂合度大多数大于期望杂合度,说明瓜实蝇种群中杂合子占多数。广东雷州种群遗传多样性最高,云南怒江种群遗传多样性最低。研究表明,云南省瓜实蝇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次是广西省,海南省瓜实蝇种群遗传分化最低。根据不同的遗传分化程度,制定不同的防治策略。云南、广西等地区的瓜实蝇有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应根据实际情况,多种防治方法相结合才能把经济损失控制在阈值以下。海南、广东、江西、四川等地区遗传分化程度低,可以应用统一有效的防治方法。研究雌雄虫性信息素气味结合蛋白基因差异性,对不同处理(高温31 ℃,常温25℃,低温19℃)不同虫态不同日龄的瓜实蝇进行RNA提取和反转录cDNA为模板,设计12对内参引物进行荧光定量,筛选出最稳定的内参基因5-1Q。运用瓜实蝇转录组库和NCBI进行筛选,鉴定出5个性信息素结合蛋白基因。以昆虫气味结合蛋白作为分子靶标,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新型的行为干扰剂,为研发新型昆虫行为调节剂和害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