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血清白细胞介素35(IL-35)水平变化特点,为探讨HSP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5月期间住院治疗的HSP患儿49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在儿童保健科和体检中心查体的健康儿童62例为对照组。收集血清,应用双抗体一步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IL-35的水平,同时应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E的水平。实验数据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数据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IL-35与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E之间的关系分析采用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1)HSP组急性期与正常对照组血清IL-35水平变化:HSP组患儿急性期血清中IL-35水平为(53.68±9.66)pg/ml,正常对照组为(65.55±8.64)pg/ml,HSP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t=6.82,P<0.05)。(2)有/无前驱感染的HSP患儿血清IL-35水平的比较:有前驱感染的HSP患儿组急性期血清IL-35水平为(56.61±8.87)pg/ml,而无前驱感染HSP患儿组血清IL-35水平为(51.98±9.84)pg/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4,P>0.05)。(3)有/无肾损害HSP患儿血清IL-35水平的比较:有早期肾损害的HSP患儿组急性期血清IL-35水平为(52.94±8.80)pg/ml,而早期无肾损害HSP患儿组血清IL-35水平为(54.05±10.17)pg/ml,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t=0.374,P>0.05)。(4)有/无消化道症状HSP患儿血清IL-35水平比较:急性期有消化道症状的HSP患儿组血清IL-35水平为(54.10±5.85)pg/ml,急性期无消化道症状的HSP患儿组血清IL-35水平为(53.50±11.01)pg/ml,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t=0.246,P>0.05)。(5)HSP患儿血清IL-35水平与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相关性分析:对HSP患儿急性期血清IL-35水平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IgE)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其间均无明显相关性(对应的r值分别为0.146、0.002、0.403和-0.226,P均>0.05)。【结论】(1)HSP患儿急性期血清IL-35的水平明显降低,有/无前驱感染的HSP患儿间血清IL-35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提示HSP患儿急性期IL-35产生减低,其负性免疫调控作用不足,在HSP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2)本研究同时发现,有/无早期肾损害、急性期有/无消化道症状的HSP患儿间血清中IL-35的水平并无明显差异,提示血清IL-35水平变化与HSP患儿脏器受损部位无关。(3)我们的初步分析结果显示HSP患儿急性期血清IL-35的水平与血清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E水平间并无明显相关性,此有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