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高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研究——基于对SCNY大学的调查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dicafra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传播能力和传播范围,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人类与环境的互动方式。在媒介化的社会里,人类与客观环境之间不再是直接的认知关系,受众所接收到的信息也或多或少地渗透着传播者的主观倾向,过多地依赖于媒介来获得信息往往导致人类认知的偏差。因此,媒介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福祉的同时,其负面效应和影响也不容忽视。目前在读的高校大学生都是伴随着新媒介成长起来的,这一群体接触媒介的范围广,使用媒介的频率多,具有丰富的媒介生活体验,他们是大多数传统媒体潜在的目标受众,也是新兴网络媒体的核心受众。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是一项体现高校教育时代性、把握规律性的创新工程,有着很强的必要性。  本研究在梳理了国内外有关媒介素养教育的文献基础上,界定了相关的核心概念,阐述了推行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并以SCNY大学作为调查样本,针对农林类院校的特点设计出了“农林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研究”的问卷调查,从农林院校大学生的媒介接触情况、媒介认知情况、媒介评价情况和媒介利用情况这四个方面来展开调查,根据客观的数据反映分析和总结了农林院校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农林院校大学生的媒介接触呈现多元化、复合化趋势;对媒介信息的理性认识有待提升;在媒介道德层面的认知及自律意识比较模糊;媒介制作和应用能力比较缺乏。最后,本研究针对农林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林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策略:加强媒介素养教育意识;探索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模式;优化媒介素养教育资源;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营造媒介素养教育氛围。
其他文献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
犯罪概念是刑法学的一个基础性问题,中外学者对此有较大的争议。我国刑法学通说认为犯罪是指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对此,有学者提出了批评,也有学者为之进行
在海运实践中,围绕船舶、海上货物运输及海上作业会产生不同的海事请求,当这些请求所针对的标的同一时,就产生了“竞存次序”的确定问题。不同的顺位产生不同的清偿结果,进而影响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们走进了一个电子化、信息化的崭新时代.电子商务作为信息化、电子化的产物,是以因特网为交易平台.网络空间的开放性和无国界性的特点突破了传统商务在时
我国的权力清单制度是对权力进行明确的梳理和分类,“法无授权即禁止”,对于政治学等相关学术研究意义深远。县级政府的权力清单制度推行实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县政府能否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