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处于花芽形成期的贵州马缨杜鹃为实验材料,用不同的外源激素进行人工喷洒处理,结合电子扫描显微镜研究马缨杜鹃花芽形成过程,并测定了马缨杜鹃叶片光合特性、叶绿素、蛋白质含量和POD活性的变化,探索外源激素对马缨杜鹃花期调控的内在生理生态机制,以期为贵州百里杜鹃花期人工调控提供科学数据。主要结果如下:
1、外源激素没有改变马缨杜鹃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类型,均为典型的不对称双峰曲线,也没有改变其峰值出现的时间,其最大净光合速率出现在上午11:30点左右,中午呈现“午休”现象,下午15:30点左右又逐渐回升出现第二高峰,第一峰值明显大于第二峰值。非气孔因素是导致午休的主要因子。
2、在100mg/kg和200mg/kg GA3两个浓度下,随着喷洒次数的增加,马缨杜鹃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其净光合速率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39.9%和21.8%。叶绿素含量随着处理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蛋白质含量和POD活性也随着光合速率升高而增加,而胞间CO2浓度则下降。所以说,外源激素对马缨杜鹃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与气孔因素和非气孔因素有关。
3、在200mg/kg、400mg/kg乙烯利、500mg/kg乙烯利和100mg/kg2,4—D及500mg/kg乙烯利和200mg/kg2,4—D混合激素处理下,随着喷洒次数的增加,马缨杜鹃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下降,其中500mg/kg乙烯利和100mg/kg2,4—D混合激素处理最明显,其净光合速率于对照相比下降了7.72μmol CO2·m—2·S-1,其叶绿素含量同时也降低,降低效果大小依次为500mg/kg乙烯利+100mg/kg2,4—D、400mg/kg乙烯利、500mg/kg乙烯利+100mg/kg2,4—D、200mg/kg乙烯利。蛋白质含量和POD活性随着光合速率下降而降低,而胞间CO2浓度则上升。所以说,高浓度的乙烯利和2,4—D抑制了马缨杜鹃叶片的光合特性,同时影响了叶绿素、蛋白质含量和POD活性。
4、实验中其他处理对马缨杜鹃叶片的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POD活性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5、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处理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马缨杜鹃花芽形态结构,其雌蕊和雄蕊表面纹饰大小也有明显的差别。在25倍扫描电镜下,200mg/kg GA3处理花芽个体形态最大,500mg/kg乙烯利+100mg/kg2,4—D及500mg/kg乙烯利+200mg/kg2,4—D混合激素最小,100mg/kgGA3、200mg/kg乙烯利和400mg/kg乙烯利与对照相似。在85和550倍扫描电镜下观察花芽的雄蕊和雌蕊,表面纹饰主要以穴状和瘤状为主,GA3处理雄蕊和雌蕊表面纹饰小穴比对照的稍大,分布均匀,而乙烯利处理的纹饰密集且细,分布不均匀,其中表面饰纹小穴大小依次为200mg/kg GA3、100mg/kg GA3、H2O、500mg/kg乙烯利+200mg/kg2,4—D、200mg/kg乙烯利、400mg/kg乙烯利、500mg/kg乙烯利+100mg/kg2,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