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画全色”作为中国书画修复最为核心的四道工序之一,伴随着历史发展的演变,与书画修复一样,如今都承载着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双重责任。在这双重责任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问题。为了解答“传统”与“现代”缘何产生冲突,又该如何化解冲突、推进融合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历史文献资料,并结合前人修复经验与研究成果,特别是对导师精心教诲的领会心得,对书画全色的发展演变历程作出梳理。研究表明,我国传统的书画全色通过代代师徒口耳相传的方式,留下了一套有很多细小讲究的全色工序,在这套修复工序的背后有着“完好如初,与古无殊”的全色效果追求,它们分别构成了传统书画全色的“技艺”和“理念”。而在现代保护理论的冲击下,书画全色步入两个重要的历史转变阶段:一是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传统”初次遭遇“现代”,现代保护意识萌芽、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色实践;二是20世纪80年代至今,由于修复领域与国际间的合作日益密切,现代修复原则与技术对传统书画全色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与新挑战,其中“最小干预性原则”、“可辨识原则”以及科学手段的介入直接引发了书画全色“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理念的冲突无疑会在实践中得到一些反映,《清明上河图》修复引发的争议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面对“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碰撞与冲突,本研究认为,应该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厘清交织于“传统”与“现代”的各种关系,澄清各种认识上的误区;在此基础上,坚定立足传统书画全色技艺,做好传统全色技艺精华的保护与传承,并积极学习与借鉴国际补全实践的有益经验,吸收现代文物保护理念的合理因子,同时注意处理好书画全色的“中国”与“西方”、“理念”与“实践”、“科学研究”与“技艺经验”等等关系,促进“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化挑战为机遇,才能促进中国书画全色未来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