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越南白鸽鱼人工精养的调查实践,以及鰕虎鱼中与白鸽鱼生活习性相近的大弹涂鱼丰富的人工繁育理论基础作为借鉴,本研究选择蜥形副平牙鰕虎鱼(白鸽鱼)的人工繁育作为突破口,重点解决白鸽鱼的土池、水泥池(室外、室内)人工催熟孵化、培育瓶颈问题和人工驯化问题。 通过对白鸽鱼的土池(室外)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获得其繁殖生物学指标:白鸽鱼平均性比(雌∶雄)为1.21,并随着繁殖季节来临而下降到接近1;亲鱼绝对繁殖力为13746.03±3348.63粒,相对繁殖力(相对体重)为661.68±105.49粒/g,相对繁殖力(相对体长)为991.28±210.37粒/cm。并且白鸽鱼的绝对繁殖力随其体重、体长的增加而增加,且呈幂曲线相关。单位体长计数的白鸽鱼相对繁殖力与体长、体重呈幂曲线关系。单位体重计数的白鸽鱼相对繁殖力与体长、体重的幂曲线关系可信度不高。证实仔鱼可以以牡蛎面盘幼虫为开口饵料。 通过研究室内水泥池人工繁育技术,建立白鸽鱼亲鱼暂养,人工催熟、受精、孵化技术。通过每尾亲鱼注射1μ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3和100IU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以成功催熟,催化率达到90%和70%;盐度为6时孵化率最高,盐度为0或者盐度大于24,孵化率皆为0。精子活力在盐度为0-8时超过90%,但盐度大于14时精子活力几乎没有。精子寿命最长达到48min,其与盐度满足二项式y=-1.060x2+9.893x+24.38(R2=0.987,y为精子寿命,x为盐度)。白鸽鱼受精卵孵化后,1-2d日龄仔鱼处于内源性营养期;3-6日龄时,仔鱼属于混合营养期,会主动摄食有机碎屑和多毛类担轮幼虫,此时全长为450mm-560mm,口裂大小为120μm左右;7-14d日龄白鸽鱼为外源性营养期,仔鱼摄食主体已经转换成多毛类担轮幼虫和轮虫。 于此同时,本文记录白鸽鱼胚胎发育各个时期的时序及特征,建立发育图谱。白鸽鱼成熟卵为球形,粘性卵,卵径为0.680±0.040mm,受精卵为梨形。白鸽鱼在水温27.0±1.0℃,盐度6条件下,从受精卵到出膜整个过程需要52h,所需积温1404(h·℃),卵裂方式属于盘状卵裂。 通过白鸽鱼对不同饵料(红虫、虾料、鱼料、鱼肉、热带观赏鱼饲料)的摄食,得出饵料的选择顺序为红虫>观赏鱼料>虾料>鱼料>鱼肉,证明红虫为优选饵料。红虫在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以及存活率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更好的促进白鸽鱼生长。鱼肉的效果最差。也就是说可以利用白鸽鱼对不同饵料的选择和利用程度,为今后人工驯化技术提供理论基础。白鸽鱼全天都有摄食,尽管黄昏时期进食略高,但证明白鸽鱼为全日型摄食类型。通过摄食量对不同粒径虾料的摄食效果观察,饲喂虾料粒径在0.600mm-0.850mm时,白鸽鱼对其摄食量最大。 模拟大弹涂鱼生活环境,通过红虫和鳗鱼粉混合饵料比例的改变,探索人工驯化对大弹涂鱼食性转变的影响,说明鳗鱼粉不适宜用作大弹涂鱼稚鱼驯化饵料,驯化最好从仔鱼期就开始。另外根据越南白鸽鱼在越南的养殖模式,探索出河口区越南白鸽鱼人工培育技术,指导本地大规模人工越南白鸽鱼养殖生产。 本文对白鸽鱼的研究,不仅仅停留于相关理论,而且突破白鸽鱼人工繁育培育技术关键,为人工大规模养殖生产产业化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