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缺乏双孢蘑菇种质资源,但是,产业的发展要求菌株具有更强的抗逆性与抗病性能,驯化野生种质资源,尤其是本土的野生菌株资源是解决此问题的可靠途径之一。笔者于2010年9月18日在塔里木盆地阿拉尔垦区果园的潮湿、茂密草地上采到一株野生菌,经初步鉴定为蘑菇属食用菌(疑似野生双孢蘑菇)。本文从该疑似野生双孢蘑菇的鉴定入手,通过对生物学特性的具体研究,了解其生长发育特点和对现有栽培条件的适应能力,然后对该野生菌进行了人工驯化与栽培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成功鉴定该疑拟野生双孢蘑菇为野生双孢蘑菇。用氯化苄法对疑似野生双孢蘑菇菌丝体基因组DNA进行了提取,以疑似野生双孢蘑菇的DNA为模板,用通用引物ITS1和ITS4进行PCR扩增,对扩增结果用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扩增出来的产物送交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测序,测得序列为740bp的片段。将获得的疑似野生双孢蘑菇ITS序列在Gen Bank中进行核酸序列BLAST,找出同源性最大的序列,结果与其中登陆编号为EF460354的Agaricus bisporus最大同源性为100%,覆盖率91%。下载双孢蘑菇相似序列的ITS序列,并用DN AMAN软件对疑似野生双孢蘑菇序列与相似双孢蘑菇序列做比对图分析,结合形态特征进行鉴定,综合分析鉴定为野生双孢蘑菇。将此序列上传到Gen Bank核算序列数据库,获得Gen Bank登录号为:JN807464。2.通过对野生双孢蘑菇的菌丝进行碳源、氮源、温度、酸碱度四个方面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在对碳源的实验中,得到野生双孢蘑菇菌丝对碳源的选择具有差异性,可溶性淀粉是最适碳源;在对氮源的实验中,结果表明有机氮比无机氮更有利于野生双孢蘑菇菌丝的生长;在对温度的实验中,结果表明野生双孢蘑菇菌丝在5-30℃都能生长,但是在25℃左右无论长速长势都比其他温度要好;在对酸碱度的实验中,结果表明野生双孢蘑菇菌丝喜欢在弱酸的环境中生长。3.利用发酵棉籽壳塑料袋栽培,成功培育出野生双孢蘑菇子实体。对母种、原种、栽培料进行优化筛选。结果表明,野生双孢蘑菇浸出液能够刺激蘑菇孢子萌发而且对蘑菇菌丝的生长有益:在原种培养基中,麦粒加适当的牛粪培养基对野生双孢蘑菇菌丝的生长最好;野生双孢蘑菇菌丝可以在发酵棉籽壳培养料上正常生长,但菌丝生长比较慢,长满菌袋需要40多天。从栽培的方式看,塑料泡沫盒式栽培、花盆式栽培及块状覆土式栽培均可以出菇,但是茵丝扭结较少,结菇比较迟,容易开伞,出菇量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