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方杂志》是旧中国出版的一部大型综合性杂志,刊行45年,记录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民国政府建设、日本侵华、国共内战等众多历史事件,是我国历史较为悠久的大型刊物之一,在中国新闻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东方杂志》虽然是一部时事政治性质的杂志,但是从来没有放弃过对文学功能的关注,刊登的杂文创作数量多、质量高,并呈现出理性、客观、新颖、丰富的特色。本论文从《东方杂志》杂文创作的实际情况出发,主要采用归纳法、内容分析法、比较法,结合文艺学、历史学、新闻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研究,拟通过梳理相关史料和作品,理清这份刊物杂文创作的基本情况和同时代中国社会变迁历程,探讨杂文创作与时代的关系、杂文在不同时代的艺术特色以及该刊物的杂文创作在现代文学史、新闻史上的地位,为从文学史角度研究刊物提供参考。本论文分四章,将《东方杂志》的杂文创作分为四个时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并以此作为研究基点,研究不同时期杂文创作的作家群体、杂文类型、思想倾向、艺术特色及编辑方针,从而得出结论:《东方杂志》拥有一个庞大并较为稳定的作家群体,包罗了当时中国各个文化领域内的精英人物,其撰写的杂文可分为时事评论类、关注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类、随笔类三种,这些杂文长于议论、抒情,具有爱国、反帝、保守的思想倾向,反映出该刊物兼容并包、理智宽容,紧随时局、敏锐负责,创新除旧、应时而变的编制方针。目前,学术界对《东方杂志》的研究和利用尚未充分展开,已有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政治、历史、法律、社会等表现角度,近年来虽然有人从新闻传播角度研究杂志本身的发展和创作情况,而从文学创作角度关注《东方杂志》尚不系统,特别是从单一文体的角度研究《东方杂志》更无前例。因此,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杂文”为切入点进行深入探讨,并希望通过探讨有利于我们跳出局部和细节的束缚,理解《东方杂志》中的杂文创作在文学史上的特色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