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的依附劳动和资本投入要素的经济增长方式面临着巨大挑战,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成为新常态下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动力。我国经济现在的首要任务是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实现经济增长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轨道转轨。当前技术专利和产业标准等日益成为决定国际竞争话语权和全球价值链利益分配格局的主要方面,知识产权也正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影响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同时知识产权也是加快创新发展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因此知识产权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以及如何有效开发和配置知识产权等创新要素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成为了热点研究课题。本文基于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4-201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我国知识产权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发展的相关关系,并考虑了不同种类知识产权、不同区域之间知识产权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效应的异质性,此外基于开放经济环境和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考虑,本文也研究和检验了知识产权在进出口、外资等不同影响路径上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本文首先开展了知识产权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实证工作,基于专利、版权和商标等9项数量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了知识产权综合指标(IPR),实证检验了知识产权综合指标、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商标及版权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并依据我国地域分布情况将研究样本分为东、中、西部,考察地域影响效应的差异性。结果发现:(1)知识产权综合指标(IPR)及专利、商标和版权各类知识产权与全要素生产率均呈现显著的“U”型影响关系,但下降过程较短暂,即随着知识产权总指标(IPR)和各类知识产权的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2)不同的知识产权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不同影响效应,其中上升阶段,发明专利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强,外观设计专利最弱。(3)分样本实证结果显示知识产权综合指标(IPR)在东部地区表现为先短暂下降后持续上升的“U”型效应,且促进作用逐渐增强,在中部地区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负向线性抑制效应,在西部地区对全要素生产率为正向线性促进作用。本文随后在文献归纳总结的基础上,针对梳理出的FDI、OFDI、R&D投入、出口、进口、吸收能力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七条影响路径分别构建了交互项,并作了影响效应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外商直接投资、吸收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能显著加强知识产权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U”型影响关系,使得全要素生产率上升和下降趋势都更明显;(2)对外直接投资会显著削弱知识产权对全要素生产率的“U”型影响关系;(3)进口贸易、出口贸易以及R&D投入路径上,知识产权与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关系均未受到显著影响。最后结合本文实证结果、前人研究经验以及我国现实情况,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加快知识产权创新发展,优化知识产权结构;梯度发展区域创新型经济,推进区域产权协调发展;努力提升人力资本水平,深入贯彻人才强国战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打造知识产权保护新高地;营造公平便利投资环境,促进外商直接投资稳定增长;鼓励企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持续优化对外投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