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内外翻译教学研究开展如火如荼,然而针对翻译教学研究演进的分析较少,使用科学分析工具的研究更为缺乏。基于此,本研究借鉴科学计量学的理论与方法,运用CiteSpace对14种CSSCI外语类期刊及13种SSCI,A&HCI翻译类国际期刊2000-2017年间所刊载的研究论文数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探讨国内外翻译教学研究演进的特点及异同,以期为国内研究提供借鉴。本研究拟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从年发文量、期刊分布、作者分布来看国内外翻译教学研究现状如何?(2)从知识基础和研究热点来看,国内外翻译教学研究如何演进?(3)国内外翻译教学研究的演进有何异同?研究发现:(1)国内翻译教学研究经历了积累(2000-2002)、迅速发展(2003-2011)和稳定发展(2012-至今)三个阶段。翻译类期刊是主要发声地,《外语界》等四种外语类期刊亦持有较大关注。高校师生是研究主力,33位学者被定义为该领域核心作者且多分布于一线城市。国际研究经历了积累(2000-2004)、波动增长(2005-2010)和快速发展(2011-至今)三个阶段。研究集中分布于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er等四种期刊。来自西班牙等7个国家的22名学者被定义为核心作者。(2)知识基础演进路径(国内):“非文学翻译”、“教学大纲”、“发现式学习”?“翻译能力”、“建构主义”、“生态翻译学”、“知识迁移”、“术语教育”?“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热点演进:博士培养,翻译理论与实践是积累期的热点;进入第二阶段,国内研究百花齐放。MTI的设立和培养成为热门话题,口译研究全面展开。建构主义、目的论、翻译能力模型等理论流行开来,翻译技术等相关研究兴起。这些热点在第三阶段得到持续关注,同时,新阶段涌现出不少与国家政策社会需求相关的研究热点。知识基础演进路径(国际):“合作式学习”?“翻译能力”,“翻译原型”,“文本分析”?“跨文化能力”,“动态系统理论”,“文化多样性”,“翻译任务及项目式”,“情境学习”,“法律翻译”。热点演进:会议口译、翻译能力、质量评估是积累期的热点,且延续到第二阶段,同时,博士培养、虚拟课堂、平行语料库等话题兴起。进入第三阶段,口译、翻译能力、翻译质量评估热度不减;道德规范、焦虑、自我效能、元认知问卷、译后编辑等成为新兴热点。(3)(a)相似点:发展是主题,增长是趋势;发达地区是研究基地,高校师生是研究主力,翻译类期刊是主要发声地;都经历了由翻译知识及技能传授向翻译能力培养的转变;研究热点都在演进中越来越丰富。(b)不同点:国外在演进中成立了针对译员培养的期刊而国内没有;对同一理论和研究主题的吸收运用,国内落后6-10年,且不如国外研究持久深入;国内外研究侧重点不同,各有特点。(c)互动:一方面,世界影响中国,国内研究受国外研究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另一方面,中国正走向世界。国内外研究主题日趋一致,我国已成为国际翻译教学研究第二高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