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磷酸奥司他韦(Oseltamivir Phosphate,OP)是一种用于治疗流感的前药,其活性代谢物--羧酸奥司他韦(OC)通过抑制病毒的神经氨酸酶以防止病毒后代从受感染的细胞中扩散。目前,OP已被用于治疗从1岁儿童到成年人的病毒暴露前后的相关症状。OP在国内上市的剂型有颗粒剂、胶囊剂和干混悬剂,都是一般普通剂型,目前OP的领军企业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正在申报缓释片剂型的临床。对于12岁以下的儿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磷酸奥司他韦(Oseltamivir Phosphate,OP)是一种用于治疗流感的前药,其活性代谢物--羧酸奥司他韦(OC)通过抑制病毒的神经氨酸酶以防止病毒后代从受感染的细胞中扩散。目前,OP已被用于治疗从1岁儿童到成年人的病毒暴露前后的相关症状。OP在国内上市的剂型有颗粒剂、胶囊剂和干混悬剂,都是一般普通剂型,目前OP的领军企业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正在申报缓释片剂型的临床。对于12岁以下的儿童患者,药物剂量是根据体重所确定,因此儿童制剂研制需要计量的药物剂量;常释制剂会因在体内局部浓度过高而引发胃肠道副反应;奥司他韦具有苦味,影响适口性,给儿童带来口服药的依从性问题。故本课题提出用Amberlite?IRP69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作为载体,用以负载OP,并结合乳化溶剂包衣技术制备磷酸奥司他韦缓释混悬剂。1、分别使用静态法和动态法制备磷酸奥司他韦药物树脂复合物(Oseltamivir Phosphate Drug Resin Complex,OP-DRC)。通过单因素法对两种制备方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别考察。经对比研究得到最优工艺处方:精称300 mg OP溶于去离子水以得到浓度为3 mg/m L的OP溶液,在磁力搅拌过程中,加入300 mg Amberlite?IRP69阳离子树脂,在37.0℃±0.5℃下恒温搅拌3 h。树脂的平衡载药量Q∞为0.8 mg OP/1 mg树脂,药物利用率E为80%。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OP-DRC形态,并以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分析其结合机制,表明OP和树脂之间并非单纯的物理混合,而是发生了离子交换形成了离子键。为了进一步阐明OP-DRC中药物的负载机理,对离子交换动力学和热力学进行了研究。此外本课题研究了OP-DRC在不同环境下的体外释药特性。2、以乳化-溶剂挥发法为基础,将OP-DRC包裹于丙烯酸树脂中,选用乙醇代替传统工艺中的丙酮作为包衣溶剂来制备OP包衣微囊(OP-CM)。通过单因素法结合正交实验设计,在不同条件下制备OP-CM,并在模拟体液(0.15 mol/L Na Cl)中检测其释药情况。以f2因子法进行评价、筛选,得到OP-CM最佳制备条件:囊材选用RS100:RL100=1:1的混合,囊材占复合物12%、增塑剂占囊材8%、囊材占乙醇2.5%,于40℃下恒温搅拌4h。对OP-CM的释药进行模型拟合,结果表明OP-CM的释药以膜扩散为主,粒扩散为辅。3、基于预实验及文献查询,建立混悬剂的初步处方工艺。然后以沉降体积比和再分散性为指标,对所选助悬剂—黄原胶的用量进行筛选,最终确定混悬剂的处方工艺。对最终制备的OP缓释混悬剂进行了稳定性实验,包括药物泄漏量、沉降体积比、再分散性和体外释放,结果显示稳定性良好。4、建立羧酸奥司他韦(OC)的体内检测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表明均符合要求。对SD大鼠分别单剂量口服给市售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剂和自制OP缓释混悬剂,采用HPLC分析测定血浆中药物的含量。选用非房室模型进行拟合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研究在体内的药动学过程。相较于市售颗粒剂,本文自制的OP缓释混悬剂表现出明显缓释特征。其药动学显示,Tmax由2 h(市售)延长至6 h(自制),Cmax由0.631μg/m L(市售)降至0.397μg/m L(自制),且自制的药时曲线较市售更为平缓。自制缓释混悬剂比市售常规颗粒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1%,符合缓控释制剂的设计原则。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深入,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了很多城市的通病,在复杂的交通环境中,应急车辆前往救援地点的途中遇到的阻碍也逐渐增多,导致应急车辆的行程时间大大增加,从而因未及时救援所造成的后果无法预估。因此,交通控制系统如何保障应急车辆在城市交叉口的优先通行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几年,由于智能网联技术的不断完善,传统交通控制系统正在经历一场不小的变革。智能网联技术也为保障应急车辆的优先通行提供了
轮胎对汽车行驶的安全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轮胎的疲劳寿命则是影响轮胎使用安全的关键指标。轮胎企业在研发设计中以转鼓耐久测试作为轮胎疲劳寿命的验证手段,但是由于其工况单一,并不能反映在某些地区使用中的真实工况,导致生产的轮胎在使用时出现过早疲劳失效情况,不仅影响了轮胎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信誉,也对轮胎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为研究某公司生产的175/75R1
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重要的能源存储装置,其安全稳定性直接影响了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动力电池以大放电倍率工作的情况下,在动力电池内部会迅速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如不断累积且不能及时排出,动力电池会因温度过高而影响其循环使用寿命,严重情况下会导致热失控、爆炸起火等事故。电池热管理系统能使电池保持在适宜的温度下运行,对保证电动汽车的安全稳定运行有重要意义。本文进行了锂离子电池组液冷散热控
离心泵因其适用范围广、流量均匀、体积较小等优点而应用广泛,在某些特殊领域使用量占泵总量70%以上。为了提高离心泵设计精度和设计效率,紧跟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开发一款专业化、高精度的离心泵设计软件势在必行。本文通过C++、Open CASCADE、Qt联合编程,采用NURBS曲线及LSPIA优化方法对曲线优化和三维自动化造型进行了研究,并以速度系数法为基础进行离心泵几何参数计算,创新性地基于O
由“惯容-弹簧-阻尼”构成的新型动惯性悬架系统依靠三种基础元件,衍生出了丰富的悬架拓扑结构特性,形成了满足各种性能指标的理想悬架隔振结构,有效改善了车辆的乘适性、操稳性和道路友好性。但在被动式动惯性悬架系统中,悬架拓扑结构和阻抗阶次研究仍多集中于串并联连接以及低阶阻抗中,简单结构对应“低阶阻抗”和悬架性能需要“高阶阻抗”这一矛盾仍然突出,悬架元件之间的非串并联连接以及高阶阻抗悬架的隔振性能有待更多
客车由于质心较高、轮距相对较窄等结构特点,导致其在高速紧急避撞或湿滑路面转向等极限行驶工况下极易产生横向失稳现象。该现象若不实现准确揭示并进行及时有效的主动回稳控制,最终将会导致客车发生侧翻事故。悬架是研究客车横向运动必须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客车技术的快速发展,装备空气悬架已成为主流趋势,相较于传统悬架,空气悬架能够显著提升客车综合性能,但空气悬架客车的横向运动演化过程与传统悬架客车存在明显差
当车速为100km/h时,内燃机汽车的空气阻力占能源消耗的13%,电动汽车的空气阻力占能源消耗的59%。因此,降低空气阻力既能提高燃油经济性,又能提高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这非常符合《中国制造2025》中要求的节能环保性汽车发展主题。目前的汽车减阻主要是通过优化车身外形、底盘附件和后视镜等方法实现对流场的被动控制,但再进一步深挖潜力会遇到更大的困难。由于旋转车轮区域的气动阻力占汽车总气动阻力的四分之一
心血管循环系统是维持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基本系统。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源,瓣膜是血液单向流动的重要保障。瓣膜性疾病是较为常见的心脏病,对于中、重度瓣膜性疾病,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或修复功能异常的原生瓣膜为最佳治疗方案。作为血液系统循环的阀门,无论是人工瓣膜还是修复后的原生瓣膜,血流动力学性能都是其重要评价指标。心脏瓣膜体外测试可以更好地评估人工瓣膜的血流动力学性能,帮助理解瓣膜运动机理。虽然瓣膜体外测
大型立式离心泵是长距离跨流域调水、大中型灌排工程中的核心动力装备。该类泵具有扬程高、流量大、功率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大型水利工程、大中型农业灌溉泵站等领域。该类泵全年运行时间长,泵效率将直接决定运行能耗,同时,在小流量工况下泵内易出现失速和流动失稳现象,导致性能恶化和机组振动,严重威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提高大型立式离心泵的水力性能,探究失速现象产生的流动机理和能量损失机制,揭示水力部件几何参
液滴蒸发普遍存在于芯片冷却、空间降温、核反应堆热控以及静电喷雾冷却等工业工程领域中。电子设备集成化及高功率化的发展趋势愈发凸显,依靠液体自然蒸发的传统散热方式已无法满足高热流密度散热需求,如何在有限空间中提升液滴蒸发过程的传热传质效率成为当前急需攻克的难题。电场强化蒸发技术能够突破液滴自然蒸发过程中的速率极限,具有功耗低、增幅高和系统简单等优点,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竞相研究的焦点。掌握电场作用下液滴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