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大学生高水平男子100米运动员全程跑过程中下肢肌电活动特征与机制,为不同运动员在下肢肌肉力量训练中的方法选择提供帮助。对象与方法:选取了吉林大学8名高水平男子100m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美国产NORAXONTeleMyo2100R八导遥测肌电仪,以1000赫兹/秒的拍摄频率对运动员下肢股直肌、胫骨前肌、腓肠肌内侧、腓肠肌外侧、臀大肌、股二头肌和阔筋膜张肌表面肌电变化特征进行了数据监测、运用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监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结果:(1)全程跑的各阶段发力时序基本上呈现腓肠肌、股二头肌先发力,股直肌随后发力,其他肌肉则发力较晚的发力特征。(2)全程跑的各阶段肌肉的激活程度出现大同小异的特征,相同的是腓肠肌(2.233.78х10-2V)、股二头肌(2.323.32х10-2V)激活程度较高;不同的是起跑阶段的股直肌(2.43±0.11х10-2V),加速跑阶段的阔筋膜张肌(2.34±0.42х10-2V)、途中跑阶段的股二头肌(3.32±0.29х10-2V)以及冲刺跑阶段的臀大肌(3.35±0.36х10-2V)的激活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各自凸显。(3)全程跑各阶段肌肉的iEMG贡献率与肌肉RMS出现相似特征,即:腓肠肌内侧(16.98%18.50%)、腓肠肌外侧(14.42%18.02%)以及股二头肌(14.76%17.34%)贡献率较高。(4)运动员在全程跑过程中,肌肉RMS值、iEMG贡献率呈现逐渐提升态势。结论:起跑慢的运动员需侧重股直肌的专项训练;加速慢的运动员需侧重阔筋膜张肌的专项训练;途中跑慢的运动员需侧重股二头肌的训练;冲刺跑慢的运动员则需完善臀大肌的肌肉力量。且研究还认为,该项目运动员以提高协同配合能力来降低肌肉的疲劳程度,完善肌肉“经济性”的同时,还需要重点提高后程的速度保持能力,而从臀大肌的力量训练出发可能是未来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