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中重度宫腔粘连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1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宫腔镜诊治中心收治的行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的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73例,平均年龄30.27±4.94(20-43)岁,除外阿司匹林和雌激素使用禁忌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术后给予不同的辅助治疗,实验组(41例):小剂量阿司匹林(100mg/天)+人工周期治疗3个月;对照组(32例):人工周期治疗3个月。术前及术后1、3月行宫腔镜检查了解宫腔情况,行经阴道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子宫各级动脉(子宫动脉、弓形动脉、放射动脉和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数(PI和RJ)以了解子宫血流的变化,并同时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实验组与对照组均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术中刮取子宫内膜组织行病理检查及雌激素受体免疫组化测定。术后随访月经及妊娠情况。宫腔形态恢复评定标准:治愈:宫腔形态正常,宫腔镜下见双侧宫角与输卵管开口;好转:宫腔形态基本恢复正常,宫腔镜下未见一侧或双侧输卵管开口;无效:宫腔再粘连,需行二次手术治疗。月经恢复评定标准:治愈:与患者正常月经基本一致;好转:较术前月经量增多,但未达正常月经量;无效:月经无明显改善。
结果:随访6-12个月,术后无停止治疗者,其中3例术后12月失访,随访率95%。
1.术后月经情况:术后6月,73例患者月经恢复总有效率为83%(治愈率24%+好转率59%):实验组月经恢复有效率88%(治愈率24%+好转率64%),对照组月经恢复有效率78%(治愈率25%+好转率53%),实验组月经恢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2.术后宫腔形态:
①术后1月宫腔形态:总治疗有效率84%(治愈率26%+好转率58%):实验组有效率82%(治愈率29%十好转率53%);对照组有效率88%(治愈率22%+好转率66%)。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②术后3月宫腔形态:总治疗有效率87%(治愈率28%+好转率59%):实验组有效率86%(治愈率32%+好转率54%),对照组有效率88%(治愈率25%+好转率63%)。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3.术后子宫各级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32例(实验组23例、对照组9例)患者行子宫动脉、弓形动脉、放射动脉和螺旋动脉血流PI和RI的测定,其中实验组子宫各级动脉PI和RI在术前、术后1、3月呈逐渐下降趋势,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术前、术后1、3月子宫各级动脉PI和RI值,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组内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4.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实验组子宫内膜厚度术后1、3月分别与术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术后1、3月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1、3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间术前、术后1、3月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5.术后宫腔恢复与雌激素受体(ER)的相关性:本研究中有57例患者术前行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免疫组化的测定,术后3月宫腔形态恢复的有效率与ER阳性率呈正相关(r=0.532,P<0.05)。
6.术后妊娠:73例患者中,实验组试孕34人(80%),妊娠6人(14%);对照组试孕22人(68%),妊娠3人(9%)。实验组中试孕率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问无显著性差异(P>0.05)。
7.术后药物副反应:2例患者出现乳房轻度胀痛,1例患者出现轻度头痛,73例患者未发现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皮肤瘀斑及体重增加,监测血小板、凝血功能、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内。
结论:
1.小剂量阿司匹林使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子宫内膜显著增厚、月经恢复有效率提高,对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再粘连无影响。
2.小剂量阿司匹林使中重度宫腔粘连术后子宫各级动脉(子宫动脉、弓形动脉、放射动脉及螺旋动脉)血流PI及RI降低,增加了子宫的血供。
3.随着子宫内膜ER阳性率的增加,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形态恢复有效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