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城市景观格局与热环境的空间关系,能够为合理布局城市用地和景观提供理论依据,为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提供帮助。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的增长,公路、铁路线、居民区、工业区的延伸等人类活动造成了景观破碎,而这些城市景观格局的变化又影响地表温度的平衡,加剧了热环境的扩张,使热岛效应更加明显,降低人类福祉。因此,城市热岛效应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成都市主城区为研究对象,采用Landsat遥感数据结合空间分析、景观分析和统计分析技术对研究区三个时期的景观格局和热环境进行了空间可视化,并运用全局和局部的空间相关性分析法,在GeoDa软件中对两者进行了空间相关性分析。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决策树分类法结合归一化指数,提取成都市主城区景观信息,并运用移动窗口算法得到景观格局指数的空间分布信息,在ArcGIS中综合制图,获得表征景观格局破碎化的空间分布图。结果显示:斑块越靠近边缘地区景观百分比指数和连接度指数的值越低,而分离度指数呈现相反的结果,说明边缘区域斑块的破碎化程度较高;连接度与最大斑块指数、斑块密度、多样性与均匀度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一定的相似性,而斑块密度、多样性、均匀度与连接度、聚集度、最大斑块指数的空间分布呈现相反的结果。(2)较系统地分析了成都市热环境变化的规律和特征。利用遥感影像的热红外波段信息,基于影像算法反演得到研究区的地表温度空间分布图,并采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获得主城区热岛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区的地表温度变化特征是最高气温有所升高、最低气温有所降低,热岛的扩张趋势由中心向外发散,成辐射形状。中心城区和郊区城区对整个主城区贡献差异的趋势在缩小,热岛区域的扩张由城市中心转向郊区。热岛重心变化显示,主城区发展不均衡,存在偏移。(3)采用全局Moran’s I和局部LISA空间相关性分析方法,对成都市主城区的景观格局与热环境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林地、水域和耕地的景观百分比和景观连接度与温度呈现负相关性,其减小会导致温度升高,而不透水面和裸地的景观百分比和连接度与温度呈现正相关,其减弱会使温度降低,分离度与景观百分比、连接度呈现相反的结果,不透水面和裸地景观的破碎化有利于减弱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景观中热景观主要是不透水面和裸地,冷景观主要有水域、林地和有植被覆盖的耕地。本文结合分析,从增加城市冷景观的连通性、构建屋顶绿色系统、保护郊区现有的降温景观等方面,提出了对城市热岛治理的对策建议,其研究成果为科学的配置冷景观(林地和水域)与热景观(不透水面和裸地)提供了参考依据,为构建合理的城市降温系统和探索缓解城市热岛的途径提供帮助。对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