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文化名镇面临着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任务,其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但它们所蕴藏的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没有得到相应有效的保护,逐渐消失在历史前进的脚步中。如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其载体——城市(镇)建设相结合,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镇规划中,在城市发展战略的层面考虑,将有利于提高城镇整体健康、持续发展。在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中,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不够全面,未能发挥出本学科应有的作用。笔者积极探索一种切合实际的保护方法,即从城市规划的角度,研究历史文化名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其载体合二为一的保护。以胜芳历史文化名镇为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与发展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探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再局限于单纯的传统文化意义的层面之上,而是融合于整个城镇的发展与现代化的进程之中,使其独特的方式以及自身的文化优势在城镇发展以及经济、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主要围绕胜芳历史文化名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和如何利用问题展开。采取各种途径保护当地地域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通过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丰富古镇旅游,使新的作用和活动与历史文化名镇的特征相适应,确保历史名镇和城镇区作为一个和谐的整体,作为历史名镇参与未来竞争的名片。价值评估是遗产保护规划与管理过程的重要基础,一方面对胜芳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从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旅游价值等方面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特色,以便了解和评定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等级,制定出相应的保护规划与利用措施。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和保护为理论支撑。结合历史文化遗存价值评价体系,采用专家征询法和层次分析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的系统分析,建立胜芳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评价体系。更准确的了解和评定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等级,制定出相应的保护与利用措施。让胜芳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得到有形化利用。全文主要内容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选题的目的和实际意义,提出了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基本研究思路。从国际、国内两个视角,概括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工作的动态。根据研究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历史文化古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几个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第二部分阐述了胜芳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底蕴、成因、分类。详细介绍了具体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总结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第三部分根据胜芳镇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特征,对保护规划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进行评估,加入城市保护规划评价内容。构建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对科学合理保护和利用胜芳镇非遗提供依据。第四部分总结出胜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和存在问题。建立胜芳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体系。根据不同情况的内容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一是空间保护规划措施,保护模式规划、保护等级规划等。二是保护与利用相结合规划。三是保护规划实施的保障制度的构建。第五部分分析了胜芳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利用的可行性与必要性。从旅游规划的角度,研究胜芳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总体规划构想。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模式与旅游产品设计规划。第六部分归纳全篇的内容和观点,简要描述了研究的主要难点和创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