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范围内对系统性风险的关注与研究。我国对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防范与监管尚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并且我国银行业当前存在不少系统性风险的隐患,对此应进行有针对性地重点监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基于时间序列分析,采用上市银行市场数据,对我国上市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测进行动态研究。本文将商业银行上市以及本轮金融危机的演进作为标志性事件,分为我国商业银行早期上市阶段(2003年四季度至2006年二季度)、密集上市阶段(2007年四季度至2008年三季度)、金融危机期间(2008年四季度至2010年二季度)以及金融危机以后(2010年9月至2013年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四个数据区间,在宏观审慎框架内,从时间维度的累积性、截面维度的共振性(方向性和共同风险因素)、顺周期性(深度)等多个维度对我国上市银行系统性风险进行了研究。本文通过构建相关性指标、协方差指标、系统性风险指标三组指标,研究了我国上市银行系统性风险在时间维度的累积性。研究发现,在我国商业银行密集上市阶段,随着我国上市银行体系容量的增加,上市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水平显著提高;而金融危机期间以及金融危机以后,上市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变化各异。三大指标体系既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也表现出一定的互补性。“关联性”和“共同风险因素”是我国上市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两种配置方式,或者说是我国上市银行共振性的两种方式。本文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研究了我国上市银行间关联性的方向,研究发现,我国上市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配置机制已经形成,并且我国上市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方向在逐渐增强。本文采用VAR模型与方差分解研究了我国上市银行系统性风险共同风险因素的配置,研究发现,共同风险因素对我国上市银行收益率波动具有关键作用,从我国商业银行密集上市到金融危机期间,是我国上市银行系统性风险配置机制逐渐形成的时期。本文采用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我国上市银行与宏观经济以及实体经济顺周期性,研究发现,金融危机期间,我国上市银行对宏观经济和实体经济的顺周期性有所增强,系统性风险有所加深;此外,我国上市银行体系存在内生的负向反馈机制,能够增加实体经济的稳定性,并且这种负向反馈机制依然具有“顺周期性”,在金融危机期间,负向反馈机制增强,而金融危机以后,负向反馈机制减弱。本文的研究具有较强的政策含义:本文的研究发现,去“关联性”和对“共同风险因素”进行动态监测是我国上市银行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监管的两个着力点;本文构建了多层面、多维度的指标体系,对我国上市银行系统性风险进行宏观审慎监测。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理论和方法上的突破性、开放性、前瞻性与交叉性,有效拓展了系统性风险的外延,并且深化了宏观审慎的微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