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业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甚至成为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支柱性产业。但是,制造业在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对环境也产生了很大危害。制造企业在生产和加工的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排放污染物和废弃物等,造成了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制造业作为环境重点监控行业,理应承担起环保的责任。然而,许多制造企业将环保视为负担,认为一旦投入环保就会削弱企业其他方面的竞争能力。因此,研究制造企业投入和关注环保对企业制造绩效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理论上将丰富竞争优先权的研究内容,填补竞争优先权框架体系内的环保要素与其他竞争优先权要素之间关系研究的空白,在实践上将为制造企业是否应该投入环保,如果投入环保应该如何平衡环保与其他竞争要素之间的关系提供指导。本研究在竞争优先权理论的基础上,将环保要素纳入到竞争优先权体系中来,实证研究了环保与质量、柔性、创新、交付和成本要素的关系。接下来,引入国别和企业规模两个调节变量,探究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制造企业以及不同规模的制造企业在环保与质量、柔性、创新、交付和成本要素的关系方面存在的差异。基于此,构建了本研究的理论模型。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第六次的国际制造战略项目调查。本研究使用了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769份制造企业样本数据,并对其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在此基础上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和多群组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了验证,并对制造企业、我国的制造企业以及小型制造企业提出了实施环境管理的策略和建议。本研究的实证结果表明,环保与质量、柔性、创新、交付和成本要素之间均存在累积关系;发达国家的制造企业在环保与质量、柔性、交付和创新要素的累积关系方面强于我国的制造企业,而我国的制造企业在环保与成本要素的累积关系方面强于发达国家的制造企业;大型制造企业在环保与质量、柔性、交付和成本要素的累积关系方面强于小型制造企业,而小型制造企业在环保与创新要素的累积关系方面强于大型制造企业。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本研究对制造企业,尤其是我国的制造企业和小型制造企业提供了如何提高环境绩效的策略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