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世界金融出现全球化、自由化、证券化趋势,银行本位金融在此过程中逐步向市场本位金融演变,世界金融出现证券化趋势。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各种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资产证券化作为金融发展深化的产物应运而生,成为西方国家的主流金融手段之一。
在国内,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渐开放,金融机构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因此,国内金融机构急需引进国外的先进的金融理念和金融创新成果,增强自身实力。而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对于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改善投融资机制,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强商业银行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这种背景之下以资产证券化作为研究对象,对资产证券化的产品结构和交易进行分析,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主要运用比较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对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理论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资产证券化产生的理论基础以及资产证券化与结构融资的区分进行了重点地研究。同时通过与国外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比较,结合我国已经推出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产品的具体情况,文章分析了我国试点产品交易结构的构建与创新,探讨了试点产品的现实意义,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作者希望通过文章,能够对资产证券化的产生理论基础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并尽可能的全面深入对资产证券化和结构融资进行区分,以丰富国内对于资产证券化研究的内容,扩大资产证券化的研究领域。同时作者持续跟踪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进展情况,并较早的对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产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够为国内对于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推进提供进一步的研究基础。
文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史,并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资产证券化进行了分析。文章将资产证券化发展历史划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资产证券化的兴起和繁荣阶段,第二个阶段是资产证券化的产品多元化和区域国际化阶段。同时文章还对资产证券化的经济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目前的大多数关于资产证券化的文献中对于资产证券化的经济学分析是从制度经济学、金融中介理论和金融创新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的,而本文则主要是从金融工程学的角度对资产证券化过程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从一个标准的金融工程的构造过程以及金融工程的运作原理看,资产证券化过程正是运用金融工程技术设立特定的结构而最终实现的。从金融工程学的角度分析资产证券化的经济理论基础是文章的研究成果之一。另外,文章在这部分还从宏、微观两方面的角度分析了资产证券化的经济意义。
第二部分是资产证券化的理论概述。这部分主要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概念、交易结构、基本原理与核心原理、信用增级以及产品分类。在这部分,重点对资产证券化与结构融资进行了区分。目前大多数的文献将资产证券化和结构融资看成是等同的概念。但是文章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讲,资产证券化与结构融资并不完全等同,结构融资的内涵比资产证券化要更宽泛。结构融资从融资方式上划分可以分为证券化形式和非证券化形式,证券化的结构融资表现形式就是资产证券化,而非证券化形式的结构融资主要应用在贸易融资领域,结构融资的理念最先产生于贸易融资领域。结构贸易融资产品中最能体现结构融资理念的产品有保理和福费廷。对于结构融资与资产证券化的比较分析是文章的另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
第三部分是以“开元”一期为例,对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研究分析。文章先介绍了资产证券化试点的发展历程,同时对“开元”一期的发行情况给出了简要的介绍。这部分重点是对“开元”一期产品的交易结构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分析。通过与国外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交易结构进行对比,文章认为,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主要在四个方面做出了创新,即SPV在结构设计上采用信托形式、资金保管功能从受托管理人职能中分离、采用国内外双层信用结构以及采用公开招标的发行方式。我国资产证券化试点产品在产品结构和交易结构上的创新是我国的特殊的金融制度和法律制度的结果。通过对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产品的研究,文章总结了我国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现实意义,并结合“开元”一期产品的具体情况,分析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存在的不足。在文章的最后,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文章提出了对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产品的改进意见。由于我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产品刚刚推出不久,针对试点产品的研究和分析的文章还不多,因此以试点产品为研究对象,对试点产品的交易结构、现实意义、存在不足及改进意见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是文章的第三项重要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