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被及其生态效应研究历来是学界关注的热点内容,但目前针对较大区域尺度的植被生态效应研究较少,借助遥感技术手段,以区域植被覆盖度和生态环境质量之间定量关系作为切入点可以有效弥补上述研究的不足。本文以攀西地区2000年、2008年、2014年的三期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基于线性光谱混合模型分析技术对研究区进行植被覆盖度反演,通过遥感生态指数作生态环境质量定量评价,然后利用回归分析,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评估,以探讨区域尺度下的植被覆盖度变化及其生态效应,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本次研究的V-L-H-S四端元线性光谱混合模型在植被覆盖度反演方面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通过引入NDMVI辅助波段,目标影像的模型精度均方根均在0.02以下,其中2014年的均方根均值最小,为0.005923,对应模型解译精度最高。在与验证影像的精度验证中,植被类型的精度最高,像元精度为93.22%。LSMM计算结果表明,攀西地区分布最多的为中高等覆盖度的植被,三个时期分别对应的面积比例为31.18%、43.20%和51.57%,分布最少的是低等植被覆盖度类型,面积比例分别为1.96%、1.20%和0.90%。研究区内平均植被覆盖度先由2000年的0.583增加了 2008年0.658,然后再增加到了 2014年的0.738,增加区域面积所占比重为61.76%,并且随着植被覆盖度的提高,其空间差异性也在减小,标准差由2000年的0.124降低至2014年的0.108,总体而言,研究区西部的植被覆盖度要高于东部。(2)RSEI在对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信息进行综合提取时,有效的进行了数据压缩,随着年份的增加,绿度的贡献度在逐年增加,而热度则呈现减少趋势,在2000年,绿度指标的第一主成分载荷为-0.549,热度指标为0.553,到了 2014年,绿度的载荷为-0.592,热度为0.527,绿度在贡献度上超过热度。以RSEI的计算结果来看,攀西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情况总体较好,不同时段的影像中,生态环境质量在“良”以上等级分别对应的面积比例为2000年的52.30%、2008年的53.46%和2014年的59.95%,“差”等级生态环境质量类型所占比例最小,三个时期对应的面积比例分别为2.75%、2.17%和2.37%。区域内平均RSEI由2000年的0.664升高到了 2014年的0.759,生态环境质量变好的区域所占面积比例合计为57.35%,表明生态环境质量也在逐年改善。在空间区域差异方面,随着RSEI数值的增加,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差异性也在减小,标准差由2000年的0.133降低至2014年的0.119。(3)攀西地区的植被覆盖度增加和当地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相关性很强,二者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植被覆盖度与遥感生态指数呈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三个不同时期影像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2000年的0.9340,2008年的0.9172和2014年的0.9481,对应的回归模型斜率分别为1.0807、1.1399和1.2518,表明各个时期研究区域的植被覆盖度每提升0.1,则相应的遥感生态指数也会增加至少0.1,植被覆盖度的增加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