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戏是古老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罕有的保持原始形态的剧种,几百年来在藏族地区经久不衰,至今仍深受藏族同胞喜爱。我国当代著名藏学家王尧在自己汉译本基础上英译了《藏剧故事集》(Tales from Tibetan Opera),该译本自1986年首次出版以来在英语世界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本文从皮埃尔·布迪厄反思性社会学理论出发,采取描述性研究方法,考察王尧英译《藏剧故事集》从译本选择,译者翻译以及译本接受的过程,从而探究译作生成和传播的深层原因。本研究主要关注的问题是:《藏剧故事集》为何被翻译至英语世界?该译本是如何被翻译的,为什么译者会做出这样的翻译选择?该译本在海外接受现状如何,原因何在?研究发现,1980年代政治和文化场域的变化是影响王尧英译《藏剧故事集》的主要原因,此外王尧在个人教育,学术及工作等社会化过程中,他的美学倾向,学术兴趣和文化情怀形成了翻译惯习,影响了王尧的英译策略。译者在《藏剧故事集》中采取了忠实归化的翻译策略,兼顾译文可读性与学术性的同时,保留藏族民间文学特征,突出汉藏文化渊源。王尧在学术场域雄厚的资本积累推动了其英译本在海外专业读者间的传播,英译《藏剧故事集》作为第一个由中国学者翻译的藏戏英译本,在中国与西方开始频繁交流的历史环境下,发挥了减少外界误解,传播藏族文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