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尼酸锶和强骨胶囊对骨质疏松大鼠正畸牙移动的影响

来源 :华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hf_l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骨质疏松症大鼠实验动物模型,实验过程中进行雷尼酸锶、强骨胶囊药物干预,观察加力后骨质疏松大鼠正畸牙移动距离、血液中的钙、磷及碱性磷酸酶的变化以及骨质疏松大鼠牙移动过程中牙周IL-1β表达。探讨对动物模型加力后牙齿移动速度的影响、观测牙周IL-1β的表达变化及评估药物干预效果。为临床骨质疏松患者在正畸治疗过程中选择药物干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选用4周龄SD大鼠(雄性)60只,体重为(210±10)g,置于SPF级环境中饲养,大鼠自由饮食水。将60只大鼠进行随机分组,空白对照组、骨质疏松组、强骨胶囊组、雷尼酸锶组;每组15只。给予骨质疏松组,强骨胶囊组,雷尼酸锶组大鼠维甲酸80mg/(kg·d)灌胃处理,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作对照处理,持续两周。灌胃两周以后,检测各组大鼠股骨骨密度,确定建模成功。建模成功后,按照剂量90mg/(kg·d)给予强骨胶囊组强骨胶囊溶剂;400mg/(kg·d)给予雷尼酸锶组雷尼酸锶溶剂,进行灌胃治疗;空白对照组、骨质疏松组则给予等量蒸馏水进行对照实验。在用药物干预治疗两周以后,为所有大鼠加装正畸牙移动装置。分别在加力处理后第7天,14天,21天分批处死实验大鼠,每个时间点每组各随机处死5只。测量加力侧大鼠第一磨牙牙移动距离,检测血液中钙、磷及碱性磷酸酶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和牙根的形态学改变。对大鼠受力的第一磨牙牙周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对IL-1β的表达情况进行半定量分析。在组织学观察和图像分析的基础上,对IL-1β表达的灰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不同时间点,骨质疏松组大鼠牙移动距离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大鼠,血液中的钙、磷及碱性磷酸酶含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药物调治,在加力后的第7天,强骨胶囊组和雷尼酸锶组与骨质疏松组相比,尚不能引起大鼠牙移动距离以及血液中的钙、磷及碱性磷酸酶出现明显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IL-1β表达水平的变化也并不明显(P>0.05);加力后的第14天,雷尼酸锶组与骨质疏松组比较,牙移动距离降低(P<0.05),血液中的钙、磷及碱性磷酸酶含量升高(P<0.05),IL-1β表达水平也出现明显降低(P<0.05);强骨胶囊组与骨质疏松组进行比较,以上结果虽然均有变化,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加力后的第21天时,雷尼酸锶和强骨胶囊与骨质疏松组相比,牙齿移动距离降低,血液中钙、磷及碱性磷酸酶含量升高,牙周组织中的IL-1β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骨质疏松大鼠较之正常大鼠相同时间点牙齿移动距离大,牙周组织中IL-1β表达明显。2雷尼酸锶和强骨胶囊均能降低相同时间点牙齿的移动距离,升高血液中的钙、磷及碱性磷酸酶含量,同时还能降低牙周组织中IL-1β的表达水平。3雷尼酸锶对牙移动距离,血液中钙、磷及碱性磷酸酶和牙周组织中IL-1β表达的干预效果先于强骨胶囊出现。
其他文献
目的利用两步电化学沉积工艺在钛合金种植支抗表面进行梯度掺锶透钙磷石涂层制备,并建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观察涂层种植支抗在骨质疏松大鼠骨内骨整合效果及最适掺锶量,为种
学位
背景干细胞(stem cell)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复制功能的未分化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分化为不同的功能细胞,形成多种组织和器官。按来源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国内外关于牙源性颌骨囊肿开窗术和刮治术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复发率,术后感染率及术后疼痛率等情况进行系统评价,为牙源性颌骨囊肿临床治疗决策和下一步的
目的评价分光光度计型全牙比色仪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探讨牙龈比色板在临床比色中的意义。方法应用Olympus Crystaleye分光光度计型全牙比色仪,在暗盒中检测VITA3D-Master和Sh
目的:   1.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509位点多态性与口腔扁平苔癣的关系。   2.为口腔扁平苔癣患者的易感性和癌变提供遗传学方面的理论依据。   方法:   用无
学位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人教版)第十册“积累·运用”。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今天请来了一位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卡通人物。看!(播放课件)谁呀?请大声叫出他的名字。  2.你们说,多啦A梦那神奇的口袋里,装着哪些宝贝呀?  3.正是多啦A梦的这些宝贝,帮助了他的朋友——大雄解决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二、开拓思路  1.我就特别羡慕多啦A梦有这么多好宝贝,因为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