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产业被誉为电商领域的新“蓝海”,2012年顺丰优选、天猫、京东、中粮我买网等多家电商平台纷纷进入生鲜领域,香满圆、果琳等传统生鲜农产品贸易企业也开始探索线上线下结合(O2O)的电商平台模式。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数据显示,生鲜电商在历经五年发展后的市场渗透率依旧不到2%,只有1%的生鲜电商能够盈利,首批“触网”生鲜电商失败过半,如美味七七倒闭、壹桌网下架全部商品。市场竞争的激烈、商业模式的不成熟、资金链的断裂以及供应链企业间合作的问题等都是生鲜电商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分析“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性有助于供应链联盟制定长期发展策略,对供应链上成员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具有重要的作用。要科学刻画“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性,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同时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并选取合理的评价方法对“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进行评价,识别影响供应链稳定性的关键环节和因素,促进“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健康运行。 现有文献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但多是对流通模式、利益分配及稳定性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解析,缺乏“互联网+”战略视角下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研究。基于此,本文以“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根据现有研究基础并结合“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特点构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个体实力、信任程度、信息共享、利益分配和外部环境五大维度,具体通过企业品牌、平台建设水平、冷链物流水平、经营成本、供货能力、供应质量、服务质量、合作经验、目标一致性、相互依赖性、合作承诺、沟通与协调、信息共享程度、信息共享时效性、信息共享准确率、信息共享安全性、利益分配合理性、风险分担、惩罚措施、激励措施、企业满意度、自然环境、政府政策、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这25个二级指标来进行描述和反映。在建立了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之后,本文以GL公司供应链为例进行稳定性评价,揭示了“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建设的关键点和突破口,期望为有关部门政策创新提供理论支撑与政策参考。 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及其稳定性的概念与内涵解析;“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形成机理及不稳定的原因分析;“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构建;“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评价案例分析。研究发现:调研对象供应链稳定性较高,其中利益分配机制和信任程度对供应链稳定性的影响较大,信息共享和个体实力的影响较小,外部环境因素对供应链稳定性的影响很微弱;从二级指标的贡献度来看,利益分配、风险分担、合作经验、目标一致性、信息共享程度、共享时效性、企业品牌、电商平台建设水平、冷链物流水平以及供货能力是影响“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的重要方面。据此,从“互联网+”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企业合作、企业能力建设以及政府政策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