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设计了 PS表面醛基化的功能聚合物微球,以路易斯-梅耶方程为理论依据,研究了微球合成的影响因素和共聚组成的控制,讨论了共聚微球粒径的工艺和影响因素;借助于功能化PS微球表面活性基团的还原性作用,将银纳米粒子定向还原到微球表面,研究了对银纳米粒子粒径的影响因素,讨论了影响微球包覆度的因素;利用制备的核壳型微球检测了系列浓度蛋白质溶液,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对低浓度和极低浓度蛋白质进行检测,构建了系列蛋白质浓度与检测强度关系的数学模型,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提高蛋白质痕量检测下限,提高快速检测的响应能力。研究结果构建超灵敏蛋白质检测器件,对生物医学蛋白质浓度快速检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以苯乙烯、丙烯醛为单体,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乙醇/水为分散介质,偶氮二异丁腈和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PS-CHO功能微球,通过现代仪器测试技术对微球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聚合条件下微球的粒径和单分散性。考察了单体比例、分散剂用量、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介质极性对PS功能微球粒径及单分散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引发剂用量和反应体系温度升高微球粒径增大,共聚组成中,极性单体用量增加、分散剂用量增加和反应介质极性增加微球粒径减小。2、以醛基功能化的聚苯乙烯微球为载体,实现银纳米粒子在微球表面的定向还原与固定。利用微球表面醛基的还原性,通过化学还原沉积法制备Ag@PS核壳微球。通过调节单体比例、硝酸银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研究其对微球表面负载银颗粒的大小、分布的控制,构筑了不同形貌大小的银纳米粒子包覆的微球,讨论了不同表面形貌微球形成的控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微球表面包覆的银纳米粒子粒径为6nm,9nm,13nm,20nm,30nm,40nm,且银纳米粒子包覆程度可控。Ag@PS核壳微球常温下暴露在空气中可保存60天,仍然具备良好的银纳米粒子性质。表面醛基基团的引入,为银纳米壳层提供了稳定的化学环境,对纳米粒子的包覆程度、纳米粒子的粒径和形貌具有调控作用。3、运用多种现代测试方法,研究了 Ag@PS核壳功能微球在痕量检测蛋白质中的应用。在制备的Ag@PS微球上吸附蛋白质,运用考马斯亮蓝法检测较高浓度的蛋白质,以及Ag@PS的表面增强拉曼效应和Ag@PS在电化学上的电流电压响应,检测极低浓度蛋白质,降低了检出限,制得了一种高效快速检测低浓度蛋白质的器件。研究结果表明用考马斯亮法检测蛋白质浓度到10-6mg/mL,用表面拉曼增强检测蛋白质浓度可以达到10-10mol/L,而电化学响应检测蛋白质浓度到10-14mol/L,检测蛋白质的灵敏度提高了 4个数量级。与相关文献中已经报道的蛋白质检测下限10-6mol/L相比,检测下限提高了 8个数量级。对痕量检测和超灵敏检测进行了初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