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PS-CHO核壳功能微球的制备及其生物应用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设计了 PS表面醛基化的功能聚合物微球,以路易斯-梅耶方程为理论依据,研究了微球合成的影响因素和共聚组成的控制,讨论了共聚微球粒径的工艺和影响因素;借助于功能化PS微球表面活性基团的还原性作用,将银纳米粒子定向还原到微球表面,研究了对银纳米粒子粒径的影响因素,讨论了影响微球包覆度的因素;利用制备的核壳型微球检测了系列浓度蛋白质溶液,采用多种检测方法对低浓度和极低浓度蛋白质进行检测,构建了系列蛋白质浓度与检测强度关系的数学模型,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提高蛋白质痕量检测下限,提高快速检测的响应能力。研究结果构建超灵敏蛋白质检测器件,对生物医学蛋白质浓度快速检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主要研究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以苯乙烯、丙烯醛为单体,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乙醇/水为分散介质,偶氮二异丁腈和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不同粒径的PS-CHO功能微球,通过现代仪器测试技术对微球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聚合条件下微球的粒径和单分散性。考察了单体比例、分散剂用量、引发剂种类、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介质极性对PS功能微球粒径及单分散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引发剂用量和反应体系温度升高微球粒径增大,共聚组成中,极性单体用量增加、分散剂用量增加和反应介质极性增加微球粒径减小。2、以醛基功能化的聚苯乙烯微球为载体,实现银纳米粒子在微球表面的定向还原与固定。利用微球表面醛基的还原性,通过化学还原沉积法制备Ag@PS核壳微球。通过调节单体比例、硝酸银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研究其对微球表面负载银颗粒的大小、分布的控制,构筑了不同形貌大小的银纳米粒子包覆的微球,讨论了不同表面形貌微球形成的控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微球表面包覆的银纳米粒子粒径为6nm,9nm,13nm,20nm,30nm,40nm,且银纳米粒子包覆程度可控。Ag@PS核壳微球常温下暴露在空气中可保存60天,仍然具备良好的银纳米粒子性质。表面醛基基团的引入,为银纳米壳层提供了稳定的化学环境,对纳米粒子的包覆程度、纳米粒子的粒径和形貌具有调控作用。3、运用多种现代测试方法,研究了 Ag@PS核壳功能微球在痕量检测蛋白质中的应用。在制备的Ag@PS微球上吸附蛋白质,运用考马斯亮蓝法检测较高浓度的蛋白质,以及Ag@PS的表面增强拉曼效应和Ag@PS在电化学上的电流电压响应,检测极低浓度蛋白质,降低了检出限,制得了一种高效快速检测低浓度蛋白质的器件。研究结果表明用考马斯亮法检测蛋白质浓度到10-6mg/mL,用表面拉曼增强检测蛋白质浓度可以达到10-10mol/L,而电化学响应检测蛋白质浓度到10-14mol/L,检测蛋白质的灵敏度提高了 4个数量级。与相关文献中已经报道的蛋白质检测下限10-6mol/L相比,检测下限提高了 8个数量级。对痕量检测和超灵敏检测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2005-2007年上海市松江区中小学生和幼托儿童传染病发病情况,为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07年上海市松江区报告的中小学
一蔡子伟(1908—1990),陕西蓝田人。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冬毕业于陕西省立第一师范。1938年4月11日,国防教育研究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6月,根据国防教育
电网短期负荷预测对科学安排发电厂发电出力,保证供需平衡,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提高预测准确率和工作效率,是电网企业非常迫切的一项工作。在保障数据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应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方法,开发应用电网短期负荷预测平台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内容包括:1.叙述了电网短期负荷预测的基本方法。包括常用的负荷预测方法和实现步骤,点对点倍比法、倍比平滑法、重叠曲线法等基于同类型日的“正常日”负
作为二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最重要的地缘战略安排之一,美日同盟业已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主要载体。随着“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提出以及美国全球战略重心的“东移”,美日同盟在美国全球同盟体系中的战略地位不断上升,美日同盟军事一体化以及同盟机制化水平也有显著提高。在中美大国博弈背景下,美日同盟通过强化安全合作遏制中国崛起势头的图谋不言自明。对于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而言,美日同盟的强化一定程度上加
目的研究身痛逐瘀汤治疗颈椎间盘突出伴颈椎椎管狭窄术后脊髓神经损伤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该院骨伤科收治的颈椎间盘突出伴颈椎椎管狭窄选择手